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生命系列15——死亡:生命最后的归宿

(2012-02-18 09:01:58)
标签:

杂谈

八、衰老与死亡

     从成年期以后,我们就走向身体的“衰老”。无论什么人,都要经历儿童、青年、壮年、老年最后走向死亡。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完成了我们应有的历史使命——“繁衍生息”后的归宿。新的生命诞生,将会占有自然界的资源。如果旧的生命不消失,这个世界将会拥挤不堪,甚至毁灭。人体在生存过程中也会像机器的使用一样,有磨损、消耗,甚至受到外来的侵袭与损害。当某些重要的器官受到损害时,就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反应,导致我们的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即使没有外来的伤害,我们的血管也会“生锈”,我们肌肉的弹性也会降低,我们的电路也会老化,这些就导致我们的机能的衰退。这就是我们衰老的标志。当这些衰退的机能影响我们局部的细胞时,我们还能够承受,当累及全身细胞,或者心脏、呼吸等重要的器官时,就会造成全身细胞的死亡,也会因为心脏、呼吸出现问题而影响全身细胞的营养物质的供给造成全身细胞的死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呼吸、心脏功能的永久性停止”作为人体死亡的标志。因为呼吸心跳停止后,血流就会停止,就无法再向身体各个部位运送营养物质。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所有系统的细胞就将陆续死亡。但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肺复苏术的普及,一些新问题产生了,它们冲击着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有些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脑功能停止,表现为不能运动,不能说话,甚至不能思维,而心跳依然存在。这些人通过现代的医疗技术仍能靠人工呼吸等措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和除脑以外的各器官的机能活动。这就出现了“活的驱体,死的脑”这种反常现象。因为这些病人的生存状态有点像我们身边的树木,生命是存在的,但无法和我们交流、表达,所以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状态”。众所周知,脑是机体的统帅,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器官。一旦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作为社会人的这样一个个体的一生也就终结。这就产生了关于“死亡”概念更新的问题。“脑死亡”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http://s6/middle/8f5c60d9tb932a1e9ac75&690

http://s4/middle/8f5c60d9tb932a38d9aa3&690

“坟”“墓”体现了不同的生死观

    死亡是一种客观现象。悲观者说:“人从生下来就开始了向死亡的旅程”。这话琢磨起来也是对的,只是有点消极。毕竟我们能够经历快乐的少年时代、奔放的青年时代、进取的中年时代。但是,我们是怎样带自己一生纷繁的记忆,走向死亡的呢?人死后去哪里,应该是自从人类有了智慧以后就会思考的问题。在有现代科学以前,东方人普遍认为人死后变为了鬼魂。现代科学推翻了这种迷信的传说,但我们很多人仍然怕“鬼”。这才有小沈阳的笑话:“我到家了”的故事。其实直到现在,自然科学没有能够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人死了,思想去了哪里?其实当我们死去,我们的肉体在短期内表面上是没有任何变化的。那我们只能问我们“非可见”的部分发生了什么。有人把这部分叫做“灵魂”。其实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也很多,他们都是基于宗教的理念来回答的。信奉“神”、“鬼”存在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就去阎王爷那报到了;信奉上帝的人来认为,人死后灵魂去了天堂。藏传佛教认为灵魂能够转世,“下辈子”可以再来世上,而且今生对佛越虔诚、信奉,转世的级别就越高。所以信徒们把家中的财富都贡献给了寺庙。但是,对于不信灵魂存在的人来说,死后躯体直接送殡仪馆,火化后只剩下最基本的元素和化合物,比如碳、硫、磷、氧化钙等,我们称之为骨灰,埋到地下回归自然;而生成的气体则释放到大气层。

     其实,是否有灵魂没有任何人能够说明,因为毕竟我们没有看过“灵魂”,也没有和他们的交流。但是,我们有一些信仰、期望总不是件坏事。更重要的是要认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尊崇生老病死的规律。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即使我们的地球、太阳系和宇宙这样“长寿”的自然产物,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寿终正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