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观赏石(二)

(2011-10-10 12:53: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古玉奇石研究类

17、金刚石
金刚石,产于湖南省常德丁家港、桃源、黔阳等地。湖南金刚石以砂矿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质量好,宝石级金刚石约占40%。沅江砂矿中金刚石含量约为每立方米4.5~7.9毫克,晶形完整,多数透明,洁净度高。相传在明朝年间,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刚石发现,大规模的寻矿则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沅江整个水域均有金刚石分布,但有开采价值的仅常德丁家港、桃源县车溪冲、溆浦县(黔阳)新庄垅、沅陵县窑头等4处。
湖南金刚石的颜色深浅不一,内外颜色差异明显,呈带状、斑状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刚石,晶体呈黄褐色,内部洁净,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点,其褐斑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刚石的溶蚀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辐照造成。
湖南沅江位于湖南西部,全长1047公里,主要支流有渠水、巫水、舞阳河、溆河、辰水、武水和酉水。沅江流域的金刚石砂矿赋存于第四纪砂砾层中。具代表性的常德丁家港矿位于常德城西17公里,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属细谷型砂矿,系发育于阶地砂矿范围内的坳谷切穿阶地的含矿砂砾层,深达基岩,是流水使金刚石再次富集而成的矿床。丁家港细谷源头于六、七阶地,主干细谷长13公里,平均宽52米,最宽1100米,还包括10余条大小不等呈树枝状的小支谷,细谷网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全矿由61个矿体组成。金刚石总体颗粒小,但质地较好,以单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晶体比较完整,以八面体、十二面体、六八面体为多;绝大多数晶体浅色透明或呈黄、褐色等;粒重多小于28mg,一般为10.9~15mg;22%晶体中含包裹体;60%的晶体表面有裂纹,表面溶蚀不重。
18、里耶白水石
里耶白水石,产于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酉水河中。酉水系沅水支流,古称白河或白水。里耶白水石属河卵石,石质细腻,呈棕红色调,石上间有金黄花纹,似文如图,极为耐观。
19、九疑山杨梅石
九疑山杨梅石,产于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玉官岩附近溪边水洼中。该石与雨花石相似,经流水浸蚀打磨后,变成五棱六角的小石子,或洁白晶莹,或色彩艳丽,颗颗粒粒如成熟的杨梅,故名。《湖南方物志》上有记载,现今不见产出。
20、黄蜡石
黄蜡石,主要产于湖南省桂阳县太和镇、城郊乡境内官溪河段,泗洲、华泉、莲塘、桥市等乡镇也有分布。该石坚而细腻,硬度为摩氏7度左右,色泽金黄,石表滑润,块体以15~50cm大小居多,质地以细蜡、晶蜡为主,偶有冻蜡。
21、彩硅石
彩硅石,主要产于湖南省桂阳县官溪河中段。该石质地为石英岩,硬度约6~7度,石上多红、黄、白、粉等色相间,五彩缤纷,且纹理清丽、造型奇特,颇具观赏价值。
22、郴州方解石
郴州方解石,主要产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的雷坪有色矿、北湖区的东波矿和大奎上乡等地。郴州方解石质好量大,状如山花灿烂、晶莹夺目,极具观赏性。
雷坪矿所产的方解石晶体品种较多,晶形有正四方形、柱状、四方体锥状、钉状、狗牙状等,颜色有枣红、粉红、米黄、乳白、棕色等,其中的红色立方体方解石、红色立柱体方解石晶簇、黄色透明钉状方解石等品质较佳。大奎上乡所产的方解石晶体硕大,呈乳白色,表面光泽透亮,单晶最大达30cm,一般均在10~20cm,晶形为四方锥体状,呈不规则连体晶簇,大者以吨计,形如玲珑剔透、雪白如玉的莲花。
23、澧州石
澧州石,产于湖南省澧县。该石纹脉奇异,可用于堆砌假山,今极少见。《云林石谱》澧州石:“澧州石产土中,磊磈而生,大者尺余,亦有绝小者,颇多险怪巉岩,类诸物状。其质为沙泥积渍,费工刷治,石理遍铺丝,扪之隐手,色青白稍润,间有白脉笼络。土人不知贵,士大夫多携归装缀假山,颇类雁荡诸奇峰。”注:澧州,今为湖南澧县。
24、耒阳石
耒阳石,产于湖南省耒阳县。《云林石谱》耒阳石:“衡州耒阳县土中出石,磊磈巉岩,大小不等,石质稍坚。一种色青黑,一种灰白,一种黄而斑。四面奇巧,扣之无声。置几案间,小有可观。”
25、钟乳石
钟乳石,产于湖南省湘西、湘南地区的溶洞中。钟乳石是碳酸盐岩地区洞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成型往往需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大小溶洞群,洞内钟乳石、钟乳柱、石花遍布,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琳琅满目。近年开发的一些岩洞,多作为旅游景观,但道县一带地下却有许多未开发的奇怪洞。钟乳石资源属于国家保护,其采集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
湖南凤凰县奇梁洞,洞长数里,钟乳石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临武县凤岩山一带有长约35公里,与广东连州市星子镇杨梅村相通的溶洞,洞内深邃曲回,地密如蜘蛛网,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奇异的钟乳石。郴州市西南方十二公里处万华岩地下溶洞,主洞长达1800米,形色各异的钟乳石,千姿万态。张家界溶洞中的钟乳石,洞中有卷曲状钟乳石、鹅管、歪斜钟乳石,以及色彩绚丽晶、莹剔透的滴水石,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等。冷水江市地下溶洞中的鹅管,最为纯洁,里面没有任何杂质,像玻璃一样晶莹。鹅管是钟乳石的一种,中空洁白,由岩石中纯净的碳酸钙经水溶解后经上亿年凝集而成,看起来极像鹅的毛管。
湘西、湘南多呈喀什特地貌,地下钟乳石遍布,近年陆续开发了一些岩洞。

26、石鱼石
石鱼石,产于湖南省湘乡市城西十里湖山乡石鱼山。该石为鱼化石,基岩呈黑色,层理极薄,凿开后,石块上的鱼,大小不一,体形完整,骨骼纹理清晰可辨,鱼鳍比现在的淡水鱼长,头部短促,形态生动。石鱼石在早在宋代就已有盛名。
石鱼石蕴存于石鱼山第三纪地层中,其地质岩层一直与五里外的石狮江相通,石狮江入涟水口处也有鱼化石分布。据考在几百万年以前,湘乡市湖山及苏坡乡一带曾为湖泊,湖里的鱼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在地层变迁运动中被埋在泥沙下面,经长期的地质作用后成为岩石层中的化石。
郦道元《水经注》:"涟水东入湘乡,历经石鱼山,山高数十丈,广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凿开一层,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沈怀远《南越志》:"衡阳湘乡县有石鱼山,下多玄石。石色墨,而理若云母,发开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然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27、燕子石
燕子石,又称蝙蝠石,产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渫水河一带,该石是五亿年前晚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石中三叶虫化石有的如巴掌大,须眼毕现,形体完整,其旁有长刺,左右开张,姿态动人,尤其尾部如春燕似蝙蝠,故名。壶瓶山燕子石矿床分17个源头,储量约为5000立方,其质地坚韧,手感温润,色泽明快,图案完整、清晰、生动,既可作观赏石,也是制作燕子石砚、印章等工艺品的佳料。
三叶虫是一种生活在浅海之中的节肢动物,随着地壳上升而被埋入泥沙或嵌在岩缝中,经过漫长的地质的时代,其外骨骼变成了化石,蕴存于石门县壶瓶山灰岩以及永顺县薄层灰岩之中。
◎三叶虫属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主要生活于浅海区,靠附肢在海底爬行摄食,有些体小壳轻者可漂游或附在海藻上为生。三叶虫背部为背甲,分头、胸和尾三部分,头有眼;而背又被两背沟纵分为三部分,中间为轴部,两侧为肋部,故称为三叶虫;腹部为软的腹膜和附肢。三叶虫的背甲为几丁质的外骨骼部分,故易保存为化石,但化石少有完整者,多头、胸、尾分离,且不同属种,头、尾变化较大。燕子石中三叶虫的外形也像蝙蝠,故称蝙蝠虫。
28、上水石
上水石,又名含水石、石山子,产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市、花垣县、保靖县,及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该石是具有优良吸水性的观赏石,质地疏松,玲珑隽秀,石体上布满纵横交错的管状孔,利于吸水,易加工造型,适宜做出奇峰异洞等景观,是庭院置景、园林点缀、装饰盆景等方面的佳石。
《湖南通志》:保靖县出含水石,皆岩溜石液凝结而成,有花木楼台之状,大者高五六尺,如流云芝盖,诡异绝伦,小者可二三尺,配以菖蒲,为鱼缸之饰。其石能含水上升,名如其实。草根极细,水沫之形俱在,文理细如画家披麻皴。
29、墨晶石
墨晶石,又名楚石、紫石、墨玉,产于湖南省洞口县、新化县一带。该石质地细腻,黑色而脂润,纯净无暇,通体黝黑,极具光泽,磨光后黑如漆,格外晶莹,又被称为"黑玛瑙"。以墨晶石雕制印章、墨砚、玩具等已有300多年历史,雕制品古朴典雅,既有似玉雕的晶莹细腻,又含石雕的粗旷豪放,别具一格。
30、渫水石
渫水石,产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一带渫水中。该石质地坚硬,结构致密,经急流冲刷磨励,通体光滑,形态各异,意境清幽,有浪纹石、雪花石、古生物化石等品类。
渫水浪纹石,属卵石,质地细腻温润,硬度约为摩氏5度;多为扁圆形,石体颜色以乳白、乳黄为主,少量暗红、绿色;石上有深红、浅紫、古铜等色纹,对比度极佳,色泽鲜明;构成似平湖秋月、高山流水、白云舒卷,或花草动物等画面。
渫水雪花石,石质坚硬,黑底白花,其表层为黑色,剥落后显出白色晶莹的石体,画面酷似雪花或梅花,高洁清雅。
渫水古生物化石,常见的有震旦角化石、珊瑚虫化石、贝壳螺类化石、三叶虫化石等。
31、邵石
邵石,产于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新邵县、邵阳县等地。《洞天清录•怪石辨》邵石:“宝庆府所出。色黑多以作博棋子。刻作笔架并无自然峰峦。”注:宝庆府,即今湖南省邵阳市。
32、永州石
永州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云林石谱》永州石:“永州州署依山厅事之东隅,顷岁,太守黄叔豹,因其地稍露山谷,除治积壤十余尺,得真山一座。凡八九峰,岩洞相通,翠润可喜,有唐人刻字遍于诸峰之侧,甚奇古。有一石横尺余,联缀石上,全若水禽。因引泉出水,潴满岩窦,其石正浮水面,亦有唐人刻字,目为鸂鶒石。又郡山之后,下广二顷余,率皆怪石,罗布田野间,或为民居蔽隐。元结砌石亭于郡山之颠。”注:元结(719-772),字次山。

33、祈阇石
祈阇石,又名耆阇石,产于湖南省常德市祈阇山。该石呈紫黑色,内中空空,外形古朴,竖者可当笔筒,卧者可作笔洗。
《云林石谱》祈阇石:“鼎州祈阇山出石,石中有黄土,目之为太乙余粮。色紫黑,其质磊磈,大小圆匾,外多粘缀碎石,涤尽黄土,即空虚。间有小如拳者,可贮水为研滴,或栽植菖蒲水窠,颇佳。”注:鼎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祈阇山即河洑山,位于常德市西郊5公里处,原名平山,又名武山、太和山,海拔115米。
34、辰州石
辰州石,也称蛮溪石,产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蛮溪水中。该石质地较松,古时多琢为印材,其黑石亦可作砚。
《云林石谱》蛮溪石:“辰州蛮溪水中出石,色黑,诸蛮取以砻刃,每洗涤,水尽黑,因名黑石。扣之无声,仿佛如阶州者。土人琢为方斛器物及印材,粗佳。”注:辰州,现湖南沅陵。
《清稗类钞•矿物》辰州石:“湖南辰州溪水中,往往有石如鹅卵,中外莹澈,成黑地白章,或白地赤纹。”
35、祁阳石
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该石质不甚坚,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尤以紫花者稍胜,大者制屏亦雅。祁阳石质地细滑而沉,可用于琢制砚台,成砚称“祁阳石砚”或“祁阳砚”,肌理莹彻,云委波襄。
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赋存于祁阳县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其中称“紫袍玉带”者,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另一种为页层岩质彩石,剖开石头,颜色分多种层次,有紫艳、黄褐、乳白等,偶见黑色层。
36、花鹊石
花鹊石,产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靳江河。《清稗类钞•矿物》花鹊石:“湘潭之靳江河有市曰碑头,沿河岸左,乱石林立,近水处青质白纹,多成梅花喜鹊。梅有枝干花蕚,花皆五瓣,瓣皆有须,须上有穗。鹊有头尾身足,或飞或立,或敛翅,或舒翅,皆丝丝如画。时论谓石之象形,如大理石,人物、山水、花草皆如画家写意,然未若潭石之天然工笔,宛如徐熙粉本也。”
37、花石
花石,又称堆花石、花石版,产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武口寨。该石为白色方解石与黑色岩石混合而成,硬度约5.5度;在黑色石体上凸起白色石纹,黑底白花,极具浮雕感,常有似云腾烟涌、流泉飞瀑、梅花傲雪等图案。
《明一统志》:“花石在岳州府慈利县武口寨。石上有花如堆心牡丹,枝叶缭绕。虽精于画者,莫能及。人或以物去掉其花,拂试之,其花复见,重叠非一。”
38、衡州石
衡州石,产于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衡山。该石《素园石谱》曾有记载。
衡山又称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共有大小七十二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
39、龙牙石
龙牙石,产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该石所制的砚台称龙牙石砚,色稍紫润,亦易发墨。
《云林石谱》龙牙石:“潭州宁乡县石产水中或山间,斫而出之,多龙牙,色紫稍润。堪治为研,亦发墨,土人颇重之。”
附录:石镜
石镜,属景观石。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南浯溪山崖上,有一片唐代留下的石头,80×67厘米大,石色黝黑如漆,石面光滑似镜,拭之以水,能清楚地照人容貌以至须眉历历皆见。
《云林石谱》石镜:“永州祁阳县浯溪山岩之侧,有立石一片,广数尺,色深青润,光可照物十数步,土人谓之石镜。杭州临安县山中一石,光明如镜,颇类。”
《清稗类钞•矿物》镜石:“祁阳之浯溪有镜石,高尺五寸,阔二尺五寸,色黝黑如漆,光可鉴,隔江竹木、阡陌皆映见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福建观赏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