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步》听课反思

(2012-12-20 18:47:06)
标签:

反思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反思

《散步》听课反思

12.20日下午,张主任为了尽快让大家度过课改中痛苦的摸索、适应期,继昨天集体教研之后,又带领大家听了初一语文组张玉然老师的随堂课——《散步》。下面笔者简要记述这节课的上课情况及课下反思。

导入:以亲情体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1、  学生自读(本节课字词比较简单,自读过 后老师请同学指出不懂的生字词,略讲有难度的生字词)

2、  学生自学。老师出示自学方法:

换题: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拟的标题能够表示出学生读出课文的味道。

品情:情在字里行间,情在细节当中,从语言品读的角度欣赏文中的情感。

赏景:用探究的眼光欣赏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为什么要写?好在哪里?

(学生自己做批注,圈点勾画)

3、  学生自我展示,老师做精彩点评、鼓励及适时的引导。(在品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分析本文蕴藏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测学

老师的讲课思路很清晰,以自学——教学——测学的过程贯穿整个课堂,条清缕析,环环相扣。老师为让学生自学所引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且没有很大的限制性。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随意发挥使得整个课堂的生成性非常好。之前就有老师担心说给学生固定的教学目标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课堂知识面太狭隘,而今天张老师的课让大家看到了自学目标非常有优势的一面,那就是:设置有含金量的思考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有无限生成的可能性。在本节课课堂上,随着学发言范围的扩展,老师还分析了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发出关于本文重难点问题的思考,思维发散引向深入。

本文的着重点在于学生的朗读和圈点勾画。在朗读环节,老师并没有单独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整体朗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回答问题的所及之处,有精彩之句便做精彩的点评,且适时让学生就这些优美之句进行反复品读,真正做到了“以情促读”。这比平时让学生机械性地朗读课文效果更好。

老师对课堂的掌控非常好。在课堂之前,老师在黑板上提示本节课学生应该提前准备好什么;课堂过程中,老师让学生的思维紧紧围绕老师抛出的问题走;做圈点批注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和归正。整个课堂,老师提问的话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也非常到位,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好。在教学的结尾,老师不仅对本节课做了精彩的总结,还对学生在价值观的培养上又上了一课,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课文中的知识,更是在情感上的陶冶,知道如何去做一个尊老爱幼的人。

在本节课之后,全体语文老师对张老师的课进行反思评价,总体对这节课都赞不绝口。这节课总体上非常成功,细节之处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比如可以将自学过程中的“品情”和“赏景”调换过来;学生的发言率仍然不高等。张主任对这节课有了最后的总结,这些内容也是作为今后全体老师课改的注意要点:

首先,要给足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一般在课堂上,很多学生讨论的时候一直关注的是前边的问题,对后边的准备不足,这就会导致展示时不够完善。因此,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讨论时间很关键。

其次,老师作为课堂当中穿针引线的角色很重要,但是不宜过多。老师不能忍不住要说,而是把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

通过这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课改的方向有了大致的轮廓,也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