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因方案的失败而否认问题的存在?
(2012-12-16 21:35:53)
标签:
逻辑性方案社会问题社会发展 |
分类: 杂谈 |
关于一个问题的分析,最重要的是整个论证过程的逻辑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呢?是目前已经产生了这个问题,还是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将要出现这个问题?若是前者,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哪里?若是后者,避免问题发生的方案在哪里?可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案或规避方案的提出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们其实内在联系于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个问题的发生可能来源于多个原因。在这多个原因中,可能在时间上又有不同的分布,在对问题发生的作用影响方面可能又有不同的权重。所以,关于一个问题的原因分析,将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确定同时需要反复验证的过程。比如说,某一台设备的运行出现了故障,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推理。先采取反向思维,通过提取设备故障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初步确定理论上造成这类故障的原因有哪些,并进而锁定可能导致故障发生的模块部件范围。范围确定后,可以转而采取前向思维,即对此范围内的每一个模块部件进行可靠性运行测试,采集和分析相关运行信息,从而最终确定真正的问题模块部件。问题模块部件确定后,再根据出错信息研究出具体解决方案,或调整运行参数,或更换硬件,等等。最后实施解决方案,并验证该类故障确已消除,设备运行重新恢复正常,我们就认为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这是一个在技术方面常见的问题解决方式,相信整个过程大家都不难理解。但是我们发现,当同样面对一个社会问题,或直至一个大到国家发展层面的问题时,不少人对这种思维方式就开始显得陌生了。其实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在逻辑层面来看,它们都具有相似性。比如说针对业已出现的某个社会问题,同样需要先做一个原因系统分析;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中,实施相关解决方案或不同组合,通过方案的实施来不时地反馈、评估和调整,从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然在社会领域,一个很大的不同是问题往往具有太多的复杂性。不同于在技术角度研究一个具体的设备,社会问题的产生因为有着社会内在固有客观规律的影响,甚而是受到我们至今尚未探究到的某种客观规律的作用,这就使得我们在对一个社会问题进行反向原因分析的时候经常不可能覆盖到所有的因素,最终导致我们基于已知可能原因所做出的解决方案在现实中实施后仍然达不到问题的彻底解决。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见,在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中,走弯路或摔跟头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也正源于此,我们的社会更多的是需要那些敢闯敢干的一批闯将们,全社会也更应该对这类人给予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先试先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视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特别需要这样一批积极的思考者,欢迎他们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论证并进而提出方案,同时在现实中尽可能地提供条件供他们对方案进行实践和论证,全社会也应报以必要的理解、支持乃至欣赏。成功固然重要,但是失败同样宝贵,我们尤其不能因为他们提出的方案失败了,在否定这个方案甚至这批人的同时,甚至连这个问题的存在都一块否定掉了。在激烈批评和嘲讽这种社会实践的同时,于一种轻飘飘的自我陶醉中仿佛觉得我们社会根本就不存在这一问题或潜在风险。呜呼,我们在这方面吃的亏还算少吗?
前一篇:幼稚其实是一种值得羡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