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泉磊落
清泉磊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56
  • 关注人气:5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易中天老师商榷有关教师蜡烛比喻的说法

(2012-08-26 17:13:30)
标签:

易中天

教育

教师

人类灵魂工程师

蜡烛

分类: 杂谈

    易中天老师一直是我颇为敬重的一位学者式的教授。前不久,在易老师博客里读到一篇题为《教师不是蜡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068a0102e7yj.html)的文章,副标题为:2012年8月5日“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上海答问。这篇文章也确实是一篇座谈问答,所以有着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应该说整体来讲,易老师的观点还是很精彩并富于吸引力的,但其中有关教师职业的比喻那一部分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为了便于朋友们了解情况,这里不妨先将该部分摘引如下:

 

问:易老师您好!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不完全赞同。
易中天:我完全不赞同。

 

问: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我认为,教师有责任育人,但是我们不能承担全部的责任。不应该牺牲自己照亮别人,或者是社会眼睁睁看着老师牺牲,以消耗为代价,老师也是社会人。我的理解,如果非要比喻成照明工具的话,老师应该是有一套自身自带蓄电或者不用电却有照明功能的。
易中天:我同意。

 

问:对于“园丁”的比喻我个人很认同。因为园丁以养花种草养活自己,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美。谢谢!
易中天:您请坐。如果一定要把老师做一个形象比喻的话,工程师、蜡烛、园丁,我都不赞同。因为他们共同的一点,是不把学生当人。灵魂工程师的说法,意思就是学生是一架机器,螺丝可以下下来,然后在里面修,否则你怎么可以塑造他的灵魂?他的灵魂是你可以用螺丝刀什么的改装吗?园丁还是不把学生当人,当花、当草。学生是人啊!所以我认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好朋友。(掌声)最好的老师是一片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然后跟他交流,伴随他成长。但是要记住,任何人的成长都是自个儿的事,谁都不能代替,更不能强迫。 谢谢!

 

    在这里,实际上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定位及评价问题。在笔者看来,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均包含了社会及公众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赞美,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尊敬和热爱,该比喻的社会积极意义是主要的,符合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尊师重教这一文化传统。然易老师和包括在座的各位参与培训活动的老师们为什么会对这一经典比喻却并不认同呢?根据该座谈内容,我总结出的反对原因大致是两点:一,教育应该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工程师、蜡烛、园丁等比喻均未体现这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二,教师职业太苦了,不应该总是单方面强调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
    实事求是地说,这两个理由在本质上都是成立的,从现实中来看也确实反映了教师群体的心声,尤其是教师的利益应该受到重视。但细细斟酌一下,将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园丁,真的就同教育当以人为本的思想冲突了吗?其实不然,这些比喻本身就包含了一种教师对学生的责任、爱护甚而奉献,正所谓先师孔子所言的“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比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位教师来讲,他们的教育当然直接影响着学子们的人生观及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国家发展状态及民族文化走向,等等,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因素肯定应该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至少在帮助一个人形成自身判断力和思维力的过程中,老师的因素还是最大的。再比如蜡烛,强调老师的辛勤工作点亮了学生们的前程,而自己在一天天衰老下去;再比如园丁,强调老师对学生们的辛勤培养,就像园艺工人在精心呵护花园中花朵的成长。这些比喻让我们首先激起的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也都不会因这几个比喻就去往老师有没有将学生当人来看这一角度上去想。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易老师实在是多虑了,教育确实要以人为本,但应该放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而毋须在这类文学性的比喻上去论证。真要这样,那解放军战士们是不是也应该不高兴了,因为我们总是说人民军队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因为这种比喻把我们的军队说成了一堆砖头,还是一堆古砖,而且还只能消极防御,不会积极进攻。可见,文学性的比喻只是为了更好地唤起全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某一个侧面的特别关注和景仰,在这些侧面上去较真,而忽视更广泛的社会积极意义,不是一种智慧的做法。
    关于教师地位的提高和切身利益的改善,这一点确实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长期关注和努力。尤其是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教师、没有所谓正式编制的民办教师,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艰苦乃至恶劣,担负的却是一些格外辛苦的工作,这些老师们更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所以说在提高老师的待遇方面,尤其是常年工作在基层教育部门的老师们,甚至是经常不能按时拿到工资的老师们,更应该得到优先照顾。站在这一点来讲,笔者又充分理解前文中所提到的参与培训活动的老师们对蜡烛比喻的复杂心态,或许现实中我们的社会太让这些值得尊敬的老师们承受了太多的付出甚而委屈。但尽管如此,我们希望老师们还是象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定义的那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勇敢地承担起这一神圣而光荣的社会责任。尽管现实中有众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全民族来讲,还是希望你们这个群体保持某种道德领域的高尚性,为人师表,不要和社会上一些差强人意的群体一般见识,争名夺利;保持学校的学术性和纯洁性,作为全社会的一片净土,引领公众向善向美,少出一些近几天来媒体所关注的北大类似丑闻,这类顶尖高校的腐败和堕落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长久发展是毁灭性的。
    行文至此,我们如果还去探讨那些关于教师比喻的最好方式,是不是已经显得没必要了?因为我们当前在教育领域内缺乏的还是这些传统的东西:责任、爱护和奉献,因为这是教育,事关中华民族百年大计的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