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游戏化反思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 胡晨雪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中,音乐对幼儿的艺术熏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打击乐教学也是较难组织的幼儿活动。
一、
让幼儿认识打击乐器并尝试操作
幼儿打击乐器常见的有:铃鼓、串铃、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鼓、锣等。演奏所有的打击乐器都要求幼儿手腕放松、灵活、有弹性,能控制手的动作。在活动前,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自我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与幼儿共同探讨,得出乐器的一般使用方法。这种先探索后总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要努力营造氛围,使孩子愿意参与打击乐活动。如把乐器放在幼儿能随手可得的地方(如:音乐区),播放乐曲,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操作自己喜欢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同时,学习打击乐,还必须先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使幼儿熟悉、感受、理解音乐的内容、性质、风格、乐器结构及其他元素,为他们学习打击乐做好准备。
二、摸索打击乐演奏整体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打击乐演奏整体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果,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则尤为重要。实验中,我以人体打击乐理论为依据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自创谱法
1、形象图形谱法。我们平时使用的乐谱,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讲,是很困难的。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例如:在节奏乐《加油干》活动中,我用两个梨子脸碰脸表示碰铃,用苹果表示圆舞板,用香蕉表示三角铁,用橘子表示大鼓,不同的水果表示不同的乐器,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几个组,分别取名为梨子组、苹果组、香蕉组、橘子组,以此来帮助幼儿消化难以掌握的节奏与音型。有时候,我也会直接用乐器的图形来标示,让孩子们一目了然,尽量把复杂的乐谱简单化,帮助幼儿了解,便于演奏。
2、简单动作谱法。主要是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手腕花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使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为协调一致地演奏好乐曲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乐曲“伸伸转转”中的符点我们用拍手来表示,延音线用颤摇手腕画大圈表示,通过动作来串连图谱,通过图谱来串连音乐,这样本位一体化的串连方式将繁杂乐谱简而化之,便于幼儿对乐谱及演奏乐器的记忆和掌握。
(二)逐步过渡指挥法
指挥法是打击乐演奏整体教学法的一个核心。在实验过程的前阶段,我一般采用教师指挥的方法,后阶段开始逐步引导、培养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指挥练习。在活动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本身的动作必须到位、准确,洋溢着热情。
2、坚持培养幼儿良好的看指挥的演奏习惯。
3、教幼儿学习分声部看指挥时,可以用身体动作指挥或乐器演奏的模仿动作指挥以及语言提示,逐步过渡到用手势指挥和看眼神提示。
4、在声部转换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三、根据幼儿打击乐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相应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所操作的乐器,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常见的、可发出声音的、与自己所持乐器相同或相近的物品,发动幼儿从家里找来各类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如:将陶制的小猪装上硬币充当打击乐的“沙球”、两个圆形木板钻出洞为“响板”、废旧自行车铃充当“碰铃”、废旧礼品盒中的圆筒配上小棍为“响筒”,饮料罐的铝盖穿上铁丝圈冒充“手铃”,还可以制成木鱼、串铃……各种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运而生,在琴声的伴奏下,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家长平时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制作乐器,开“家庭自制乐器演奏会”,从而使幼儿在开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体验。
打击乐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过程,同时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完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大目标,不断调整小目标,做到循序渐进。前一个活动如何为后一个活动做铺垫,后一个活动如何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打击乐的特色,最终使孩子们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打击乐的实际活动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经验,不断让幼儿敲击乐器,每次没有新的要求和方法,使得打击乐活动很混乱。如果教师把重点放在围绕乐曲特点使打击乐器与乐曲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这样敲击出的效果会更加有乐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打击乐器的特色,使打击出的乐曲好听。
最后,要牢牢把握节奏乐的关键经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节奏乐的关键经验、核心目标;喜欢参加节奏乐活动,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知道常见的打击乐器(如串铃、响板、撞钟、三角铁、铃鼓、沙锤、木鱼、双响筒、锣、鼓、自制打击乐器等)的名称、演奏方法,发现其音色的不同;演奏的声音和谐、好听,有初步的协调配合的能力,能集中注意看指挥,反应敏捷,愿意尝试当指挥;尝试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的特点进行配器,创编节奏型,参与制定演奏方案:培养正确使用乐器、爱护乐器的良好习惯。
音乐领域的教育目标是需要通过这些关键经验落实的。了解这些关键经验并能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使幼儿掌握这些关键经验,对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和发展是很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