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傳媒HSEEMEDIA|新时期下的品牌变局

标签:
品牌广告品牌运营商业美陈新媒体运营元宇宙 |
分类: 整合推广 |
市场变局:由增量到存量,市场进入调整期
营销变局:渠道多元,消费决策链路更复杂
用户变局:聚焦新人群,兴趣圈层成新增长点
新品牌:新零售业态催生新物种
21世纪的今天,在全球DTC(Direct to Costomer,直面消费者)品牌浪潮中,新锐起飞国货崛起,国际大牌与跨境小众齐飞,直播爆棚短视频凶猛,中国消费品领域也迎来新物种集中大爆发。
一面是新消费市场的想象力被完全打开,国货新锐品牌如群星式崛起,逐渐占据头部位置。
随着消费升级、流量变迁,喜茶、完美日记、飞鹤奶粉、熊猫不走蛋糕……新国货市场这片热土培育出了一大批有互联网基因的新玩家们。
一面是面对市场倒逼,国产品牌正在行动。
波司登与世界级设计师合作,以专注羽绒服、立足高端的战略定位,成功在高端羽绒服市场站稳脚跟;李宁重塑产品线推高品牌形象,和国际球星签约,走上时装周在世界喊出“中国李宁”,成为大批年轻人心中的战靴……
華氏傳媒 HSEEMEDIA 认为:在新时期的品牌变局中,我们值得关注的点是什么?
1. 细分赛道下的独角兽横行
華氏傳媒 HSEEMEDIA认为,值得企业深耕的赛道,一种是以前有,很大,但是老化了,是时候该整体革新了。另外一种,是以前没有,消费者不觉得这是个事儿,但实际上需求一直存在,长期被压抑着,任何一个点引爆了,都足以能做一家独角兽。
在这样一个市场里,要想实现突围,往往是从选择另一条赛道开始的:发现一个“非我不可”的市场需求 ,洞察到用户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比如关注新的用户人群(如Z世代、单身、中产、精致妈妈);
关注新的使用场景(如旅行、熬夜、一人食、健身);
关注新的产品需求(如安瓶、原液、成分党);
关注新的情感需求(如新国风、颜值主义)等……
華氏傳媒 HSEEMEDIA认为,在这个以“细分人群”为横轴,以“细分场景”为纵轴的新赛场上,颗粒度正在变得越来越细。
而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新的角逐已经开始。无论是新品牌还是老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来谋得新的立足之地。
很多新品牌如简爱酸奶、小仙炖、元气森林等,都是基于细分人群、场景的深挖才得以突围。
老品牌更是如此,以手机行业为例,华为、小米都在以增加子品牌来匹配新人群和新场景的方式来获取市场份额。
2. 跨界打劫: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華氏傳媒 HSEEMEDIA认为:几乎在每一个行业,在每一个商品极度成熟的行业,都会拥有进行颠覆式翻盘的机会。
比如曾经的短信VS微信,康师傅VS饿了吗,比如微信VS字节跳动,当然,也许是其他。
这就是跨界打劫,套用《三体》里的一句名言“我消灭你,与你无关。”就像我身边的企业家朋友经常感叹:“我做了十几年化妆品,只把那些规模更大、时间更长、资金更多的同行视为竞争对手,没想到出现了一些人,跨界做化妆几个月时间就把我甩在屁股后面。”
打败翻译、司机、棋手、会计的,不是更好的翻译、司机、棋手、会计,可能是机器人。跨界“打劫”的事件,已越来越多。
每一次“黑天鹅”的突现,每一次跨界“打劫者”的涌现,都让人清楚的感受到“晴天修屋顶”是多么重要。
而在其它行业,你所在的领域和身在其中的你,现在或者未来又会被谁“打劫”?
3. 超级平价品牌时代来临
据某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支出方面都表现得更加谨慎。60%受访者表示,即使自己感觉比较富有,但仍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北、上、广等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部分消费群体更加精明,追求最高性价比,既要品质过关,又要价格合理。
这给我们传递的一个信号是越是经济不景气,性价比高、甚至物超所值的商品越将成为消费者首选,也导致近年来追求极致性价比更是已形成商业风尚。
比如疫情期间,名创优品走向一条激进的“叛逆”之路,将95%以上的产品定价控制在29元以内,新开发产品的价格也下调到20%—30%。
比如蜜雪冰城,很多茶饮个体户创业者会骂它是行业搅屎棍,好不容易提上去的价格,随着它的到来,又会陷入混战。2元冰淇淋,3元柠檬水,5000+门店,堪称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比如海底捞推出的子品牌“十八汆”,一碗炸酱面只要9.9元,双椒鸡丁拌面仅仅12元,甜品3元一份,茉莉茶5元,奶盖茶8元,都在拼这个赛道。
价钱永远是压死升级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决不是升级的第一步。这也就意味着平价高质在任何时候,都是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优良基因。
我们看到太多的企业,确实很创新,产品很领先、技术很牛,但企业本身经营状况并不好,为什么?它的价格不具备竞争力,用的人比较少,很容易就被后来者超越。
所以華氏傳媒 HSEEMEDIA认为认为:优质低价的产品才是大众消费的首选,超级平价品牌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