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生靳晓琳在《JournalofClimate》上发文

(2018-10-24 19:51:42)

8月,地学系博士生靳晓琳和导师Jonathon Wright副教授在期刊《Journal of Climate》发表题为“Distinct Mechanisms of Decadal Subsurface Heat Content Variation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Indian Ocean Modulated by Tropical Pacific SST”研究文章,文章揭示了太平洋对热带南印度洋次表层热含量年代际变率的影响机制。

文章首先分析了海洋再分析资料,发现在热带南印度洋次表层存在纬向偶极子模态,此偶极子模态和中印度洋出现的西向信号传播阻断相关联。进一步研究发现,印度洋的年代际变率受到太平洋的调控,并且太平洋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东、西印度洋。对于东印度洋,西太平洋风场异常信号通过海洋罗斯贝波和印尼贯穿流影响东印度洋年代际变率。对于西印度洋,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引起沃克环流东移,对流变化产生非绝热加热异常,从而在中印度洋激发异常反气旋环流。在此反气旋的影响下,中印度洋出现埃克曼上升运动,进而激发西向传播的海洋罗斯贝波影响西印度洋。理论模型、海洋环流模式和耦合模式的实验结果都验证了此机制。

      博士生靳晓琳是地学系五年级直博生。研究方向是海气相互作用,特别关注印度洋的气候变率。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ess/7783/20180928154211081423647/1538122950938.jpg


 

太平洋影响印度洋的机制示意图。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metsoc.org/doi/full/10.1175/JCLI-D-18-018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