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或特殊家长
(2012-06-12 17:45:45)
标签:
胡锁花转载杂谈 |
分类: 工作反思 |
如何对待特殊的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何谓“特殊学生”?我认为,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
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自信中健康成长
自尊是人类生命的本源,是人类走向群居生活的基础。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渐建立起自立精神。只有在他们的意识里,靠自己努力来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他们才会培养起主动学习的精神。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教师就必须信任孩子,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他道德败坏的可能性就几乎不存在。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信任每一个孩子,信任他们是有自尊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能够自立的人。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们能把信任不断地传给孩子,他们就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价值感。
有一次,同学们上完信息课后,信息老师发现教师里少了几个鼠标球,我便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当时,同学们的目光都落在坐丢鼠标球位置的同学的身上,我和他们几个人对视了片刻,然后什么也没说,接下的几天里我也仍然不提此事。那几个孩子每天显得闷闷不乐,终于在一天下午向我承认错误,并对此表示歉意主动赔款。
事后我真为自己当时的做法庆幸。试想,如果当时我而恼火而发怒质问孩子,那么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当我们被质问时,前提是我们已经被怀疑了,已经不被信任了。作为成年人,当你不被信任是作何感想?这对孩子是一样的。
2﹑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
孩子的生命里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对待,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的事情。这实在是荒谬!孩子的能力需要慢慢的培养,而孩子与生俱来就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我时时宰相:孩子是怎样看待世界的?为什么对微小的事物那么感兴趣?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五岁的女儿去逛街,街上人流拥挤。妈妈扯着孩子的小手,兴冲冲地往前走,罪戾时不时还和孩子说:“宝宝,你看多热闹…”突然想到孩子有半天没说话了,低头一看,孩子已经哭成了小花脸,“怎么哭了?逛街不好吗?街上多有意思呀!”妈妈边说边蹲下帮孩子擦脸,在蹲下身来的一刹那,她呆住了——她视现可及的全部竟是满街扭动的屁股!
其实在孩子眼中的世界与大人眼中的世界是天壤之别。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这个故事时刻提醒我,一定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我一定坚持做下去,这将是孩子们一生的幸事。
3﹑重视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
小伟是我们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好动没有耐性,上课管不住自己,爱插嘴,爱做小动作。为此,我苦口婆心的教育过多少次,保证书也写了厚厚的一叠,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进入四年级后这种情况更是严重,成绩已经双科不及格,而且还不已为然,每天来向我告状的小同学就有一大排,这种情况使我陷入教育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呢?
我知道他非常喜欢踢足球,而且技术还不错,于是我就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足球的资料送给他,他虽然对我反常的行为有些惊讶,但也欣然接受以后我便经常找机会跟他聊天。从这以后,他每次训练后,我都把落下的内容给他及时补上,他也开始主动向问我不会的题,慢慢的他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上认真多了,上课也专心了,虽然也有过几次反复,但我毫不懈怠,总是从侧面开导他,对于他的进步我也及时的表扬,增强的他的自信心。在去年冬季的越野赛上他得了第一名,在他的奖品上我悄悄地放上了一张小卡片,写道:成功靠自己。成功是一种态度,成功是一种感受,你一旦改变自己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我不行”变为“我能行”,只要你心中有学习知识,开发的自己的愿望,只要你想,你就行,要相信自己,努力吧!”收到卡片后他深受鼓舞。
由于他球踢的好,又改变了许多,很被大家认可。因此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被选为班级的体育委员,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把班级的各项体育活动组织得井然有序。
我记得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为之教育,还在于更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在个别学生的转化中能否找准切入口是转化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教育中我们碰到的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就是还没有找到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从李伟的这个教育转化事例中我感悟到唤醒学生心灵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他的“闪光点”入手,任何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就在于教育者是否能善于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同学智力并不差,他们平时表现为热爱集体,乐于助人,会办事,爱玩耍,善于交际。但是由于受到冷落,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能力的展现受到了束缚,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伤害,个性得不到张扬,形成不健全的人格。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对已有的教育时机要善于捕捉和驾驭,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教育时机,这样才能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4﹑与家长“手拉手”共同进行教育
对与我们的家长,最难接受的莫过于说他们错了,通过多次的家长会,我发现,在我们家长的眼中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为偏差。当你指出孩子的问题可能源于家长的时候,家长回激烈的与你争辩:“怎么是我的错呢?就说我那孩子,我让他好好学习,可他不学呀;我不让她上网,可是他偏上啊;我不让他看电视,可是他就是偷偷看,咳!真实气死人!而现在你却说我错了,难道是我让他赶的吗?
由此,我感觉到现在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十分不和谐,因此我就用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向他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黄丽娟的家长给我打电话无奈的说:“现在孩子长大了,应该懂事了。怎么反而难管了,你让他朝动,她偏朝西,我和她就像“敌人”似的,曾经那么熟悉的孩子怎么突然边得陌生了?这时,我便对家长进行指导:我告诉他要改变孩子的缺点毛病,家长必须先改变观念﹑情感﹑和行为,不能看到孩子的身上有毛病,劈头盖脸批评一顿,如果不管用会变本加厉把孩子打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绝对无法改变孩子的缺点毛病,不但于是无补,只能使事情更糟。现在的孩子都成熟较早,但心理并不成熟,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缺少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年人紧闭。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先改变自己,只有与孩子的关系正常时,你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指导,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每次聊天后,家长都会给我打来电话,高兴的说:“我们的关系好多了!”
其实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
就这样,任教九年来,我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与他们的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其实,人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中,他就感到了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好地方。
你愿意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
我始终坚信,使孩子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比智力开发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因为他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支柱,是孩子最终走向成功的可靠保障。
前一篇:一个现代中学生的日记
后一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