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2015-07-01 10:49:11)
标签:

教师证

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

两学考试

分类: 教师资格考试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  )

A、学习准备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期待    B、归因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

A、弗洛依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  )

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称为(  )

A、动机    B、期待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结果期待    B、成就动机    C、自我效能感    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  )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

A、马斯洛    B、布卢姆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交的需要属于(  )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最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动机激起水平是(  )

A、低等    B、中等    C、高等    D、不确定

16、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的(  )

A、受教育程度    B、归因方式    C、成败经验    D、判断能力

17、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

A、线性关系    B、倒U型关系    C、正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8、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需要是(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捉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9、完成难度作业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

A、偏低    B、中等    C、偏高    D、不确定

20、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替代强化作用  D、自我强化作用

21、有些学生说,如果父母少一点唠叨,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乐意学习,这一现象的心理实质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二、填空题

1、动机是引起和____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____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和____。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4、动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5、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是由____提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

6、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7、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____,学习期待则是学习的____。

8、个体为获得长辈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____内驱力。

9、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____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0、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的构成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____,属于外部动机的是____和____。

11、学习动机的培养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____途径,一是____途径。

1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____关系。

1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三个部分构成,即____内驱力、____内驱力和____内驱力。

14、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从____途径考虑,应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从____途径考虑,应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15、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完成一般作业时最佳的动机水平应____。

16、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____,他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

17、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个体相应的学习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____。

1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____、安全的需要、____、尊重的需要和____。

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____动机,另一是____动机。

20、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____、内在性和____。

21、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社交的需要属于____;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属于____。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这是____强化。

23、在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构成中,儿童早期突出表现为____,青年期 ____和____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4、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努力程度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可控因素;运气好坏则是一种____归因,且属于不可控因素。

25、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____。

26、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____。

27、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____。

28、学习动机根据其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____和____。

2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____动机和____动机。

30、以利他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__;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学习动机是____。

3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分为____和____。

3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们往往以____为中介。

33、根据____定律:完成一般作业,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适中;完成容易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困难任务,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____。

34、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____的预期。

三、问答题

1、简答动机及其功能。

2、简答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3、简答学习动机的培养。

4、简答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5、简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选择题

15CAACC 610CCCAD 1115BCDADBBB 1620CBCAC 20B

二、填空题

1、维持,朝向某一目标

2、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自我提高

4、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5、班杜拉,个体自我行为的成败经验

6、认知

7、内驱力,诱因

8、附属

9、中等

10、认知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1、直接发生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12、倒“U

13、认知的、自我提高的、附属的

14、直接,间接

15、适中

16、马斯洛,自我实现

17、替代性强化

18、生理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9、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20、(内在性)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1、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2、自我强化

23、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24、内部归因,外部归因

25、学习需要

26、学习期待

27、诱因

28、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29、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0、高尚的学习动机,低级的学习动机

3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2、学习行为

33、耶克斯-多德森,较高,较低

34、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

三、问答题

1、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简述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内驱力。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4、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5、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6、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7、试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l、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  )

A、定势    B、迁移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2、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称为(  )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5、用已掌握的英语字母来形成新的单词,这时的迁移是(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逆向迁移

6、经验类化说强调下列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

A、心理官能的发展    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

C、概括化的原理        D、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7、强调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发展的结果,这一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8、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是(  )

A、动机    B、需要    C、定势    D、学习准备

9、有些教师主张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期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中去,这符应了哪一种迁移理论(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定势主要表现为一种(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正迁移或负迁移  D、不是迁移

二、填空题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____。

2、—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被称为____。

3、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

4、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称为____。

5、学生心理发展中两个相邻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____。

6、定势又称为____。

7、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b)=lga+lgb,这种迁移是____。

8、常见于归纳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是____。

9、在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可以迁移到多种学习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0、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是____。

11、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是____。

12、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其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以应用于新的学习情境,这种迁移是____。

13、掌握了“义务即免费”的知识后,得出“义务教育即免费教育”,这种迁移是____。

14、认为两种学习情境中刺激到反应的联结相似时,迁移才能发生,这一理论是____。

15、认为迁移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一般原理的概括程度,这一理论是____。

16、格式塔代表人物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认证了____理论,强调____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

17、形式训练说强调____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共同要素说强调____,经验类化说强调____。

18、奥苏伯尔提出了____迁移理论,并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____、稳定性和 ____等特性都会影响迁移的效果。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____。它主要包括____、____和 ____三个方面。

20、“脑筋急转弯”主要是要消除____。

三、问答题

1、简答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答迁移的作用。

3、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4、试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

15BDCAC 610CACAC

二、填空题

1、学习准备

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

3、心向与定势

4、先行组织者

5、最近发展区

6、心向

7、负迁移

8、垂直迁移

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

10、顺应性迁移

11、同化性迁移

12、重组性迁移

13、同化性迁移

14、共同要素说

15、经验类化理论

16、关系转换理论,关系

17、心理官能,共同要素,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18、认知结构,清晰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19、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20、定势

三、问答题

1、简述促进迁移的教学。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简述迁移的作用。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4、打电话时先先记住号码簿上的号码,拨完电话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抽象记忆

15、认为遗忘是“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造成的,这一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

A37个组块  B、 57个组块  C59个组块  D79个组块

17、教师在教学中讲到重点时用彩色粉笔或用符号标记,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8、桑代克的“练习律”实际上符应了遗忘的(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19、下面属于“学习”概念的反例是(  )

A、猴子骑车  B、看黄色书刊  C、练嗓子  D、随机体成熟视力提高

二、填空题

1、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与____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

2、感性知识可以分为____和____两种水平。

3、理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种形式。

4、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表述,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及为什么的知识,称为____知识。

5、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称为____知识。

6、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和____两个亚类。

7、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____和____。

8、如果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相连接的边这样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那么其关于“三角形”的学习属于____ 学习。

9、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学习主要属于____学习。

10、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1、儿童学会用“狗”来代表他们实际见到的动物,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2、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____学习、____学习和____学习。

14、学生原来认为“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现在又学习认知主义的“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一种学习”。学生的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5、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符合同化论中的____学习;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则是____学习。

16、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这种学习模式属于____学习。

17、学习了“苹果”、“梨子”以后学习“水果”,这是____学习。

18、学习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后学习“个性与创造力的关系”,这种学习是____学习。

19、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挂国旗是爱国主义行动”这一命题,现在学习“防治非典型肺炎也是爱国主义行动”。这种学习是____。

20、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

21、知识直观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和____。

22、电化教具的使用主要属于____直观。

23、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____概括和____概括。

24、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式是____。

25、广义的知识可分为____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包括____和____两大类。

26、变式即变换同类事物的____特征,以便突出其____特征。

27、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即____比较和____比较。

2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和____三个子系统。

29、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记忆。其信息受到____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组块,其信息经过____,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30、听报告时记笔记,主要是____记忆。

31、德国心理学家____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____的,其规律是____。 

32、遗忘曲线是一条____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____。

33、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

34、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这一理论是____,其代表人物是____。

35、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____。程度达到____时效果最好。

36、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因相互干扰而遗忘,干扰有两种情形,一是____,一是____。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的模式。(举例说明同化论关于知识学习的三种模式)

2、简答知识学习的作用。 

3、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4、简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5、简答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6、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7、简答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5ABCBC 610ACACA 1115BBBBB 1619CBAD

二、填空题

1、特征与联系,主观表征

2、感知和表象

3、概念和命题

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

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

6、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7、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概念学习

9、符号学习中的事实性知识学习

10、命题学习

11、符号学习

12、命题学习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4、相关类属学习

15、上位,派生类属

16、下位学习中的相关类属学习

17、上位学习

18、并列结合学习

19、相关类属学习

20、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21、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2、模象直观

23、感性,理性

24、变式

25、陈述性知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26、非本质,本质

27、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28、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9、瞬时记忆,特别注意,59,复述

30、短时

31、艾宾浩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2、倒“U”,不均衡

33、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4、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5、过度学习,150

36、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同化的模式。(举例说明同化论关于知识学习的三种模式。)

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2、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3、举例说明知识直观的类型。

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4、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试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7、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