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2011-12-03 12:52:05)
标签:
单元备课杂谈 |
分类: 四年级1、2班 |
四年级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一、教材分析
“平行和相交”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本内容是通过大量的感性题材,数学活动和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逐层推进的活动体验中实现对“平行”、“垂直”等数学概念本质意义的建构,发展学生的空间和观念。
二、学情分析
本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本内容引入大量的现实生活实例,比较接近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动手画画,探索等实践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理解并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能指出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段。
2、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3、通过数学活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体验“空间与图形”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五、教学方法及环节设计
(一)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
一方面大量引入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例如:教科书呈现的路灯、跑道、高压电线架、窗户、地砖等实景照片等以及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实物认识平行和垂直。另一方面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的平行线和垂线的例子。
这样,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的平行或垂直的数学概念本质。
(二)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完善学生对“平行”、“垂直”概念的认识。
1、认识平行线:结合教科书实景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照片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初步理解平行和相交;接着让学生画平行线,先在方格纸上画、用合适的文具画等,再师生共同合作,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学会用一般的方法画出平行线。最后,通过“相相做做”中的数学活动探对平行线的性质。
2、认识垂线
用同上的活动认识垂线,并用方格纸、三角尺、量角器等画互相垂直的线段,并通过“想想做做”的活动,使学生对垂线的概念本性更加认识和理解。
3、认识平行线和垂线时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直观思考和不断对话和交流中完成,这样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得以形成。
六、丰富的拓展活动
利用本单元练习六的学习内容时“平行”和“垂直”概念进行拓展,内容丰富,有新旧知识的横向沟通的内容;有知识内部的纵向拓展的内容,有实践领导域的综合应用的内容。这样,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拓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和发展。
七、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时,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作为概念的引入,要在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选择更贴近本班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唤醒学生空间认识的熟悉素材展开教学,充分体现题材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第二,一些模棱两可、容易导致歧义的现定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