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环境教育 飞来的沙尘

(2011-11-29 11:47:58)
标签:

课时备课

杂谈

分类: 环境教育

一、         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播放网上搜集的关于“北京降泥雨”的资料图片,结合课文中文字资料的介绍,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按调查类别进行分组交流,分工记录,为全班范围内交流做好准备工作。

(三)小组代表汇报:各小组汇报自己小组同学在网上以及报纸上搜集到的资料信息。教师借助这些信息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沙尘暴的认识。

(四)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沙尘暴的实验,探究沙尘暴的成因。

(五)布置任务,课外拓展延伸。

 

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播放图片:  北京降泥雨》   选自:百度图片

师:同学们,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的优劣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近年来,沙尘暴波及范围广,危害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治理沙尘暴、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那么,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他给人们造成了那些威胁?沙尘暴又该如何治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沙尘暴。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师: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到网上查找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先面就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

(三)个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整理结果。

    (第一小组学生汇报。)

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什么事沙尘暴?”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查找报纸杂志、上网搜索等途径进行研究。

2: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是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严重沙尘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大风刮过时,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

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你们觉得这个小组同学的表现怎样?

生:他们小组查找并记录下了很详细的资料,让我们知道了有关沙尘暴的更科学更准确的概念。

师:对,他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第二小组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我们主要采取上网搜索和查阅关于沙尘暴的专题报刊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向大家展示我们组的讨论结果。

: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原因。

生: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发生的物质基础,稳定的热力条件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师:你们觉得他们的汇报如何?

生:我觉得他们的小组成员合作得很好,他们分工很明确。

(第三小组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沙尘暴的危害”,主要通过查阅报纸杂志、网上搜索的形式进行研究。我们把发生沙尘暴时产生的危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先是文字资料:

沙尘暴天气其实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灾难;沙尘暴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生: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天气时狂风裹着沙石、浮沉到处弥漫,……19935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检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量的标准的40倍。

生:生产、生活受影响……是大量牲畜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导致大量牲畜死亡,而且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

生:生命财产受损失。19935月,甘肃金昌、威武、民勤、 白银等地市发生了强沙尘暴天气了,受灾农田大253/55万亩,损失数目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4月,永昌、金昌、……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534万元。

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师: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有关沙尘暴带来危害的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链接下列地址后播放视频:

1、在河西走廊遭遇沙尘暴

2、沙尘暴席卷聊城、德州等地

   

(第四小组学生汇报。)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怎样防治沙尘暴”,我们采取了上网搜查、查阅报刊的形式进行研究。

     生:在沙尘暴影响到的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生:在沙漠地区种植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固定土壤,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环境。

生:在沙漠地带科学种树,建立生物屏障;有计划的发展畜牧业,不要过度放牧。

(四)学生分组实验

师:(质疑并引导学生操作,室外进行实验)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这些措施有效吗?我们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自然就会明白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沙尘和吹风机按要求分组进行下列操作:

1、          一把粉尘放在实验桌上,使劲用嘴吹,观察发生了什么?

2、          再拿稍多一点儿的粉尘放在实验桌上,用吹风机的小风吹,发生了什么?

3、          拿更多的粉尘放在实验桌上,用吹风机的大风吹,观察发生的现象。 

4、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如果有强烈的大风把一片大沙漠里的沙粒大量吹起,风越来越大,把沙尘吹杨得很远很远……会是怎样壮阔的景象?

生:老师,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形成沙尘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够多的沙尘;有够大的强风。

师:你说的真好,对沙尘暴的成因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生:老师,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正因为沙尘暴的形成有这两个主要的条件,所以我们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就必须围绕“防风固沙”来做文章。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什么?请赶快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吧!在明白了这些之后,为了防止沙尘暴继续肆虐,还是一名小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尽快行动起来吧,保护我们的家园吧!从爱护一棵树、一棵草做起,让我们在健康优美的绿色世界里学习、成长。

(五)课外拓展延伸:

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情况。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继续利用网络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认识、了解我国沙尘天气的形成特点。

 

附:板书设计

               飞来的沙尘

概念

沙尘暴        成因:    1、沙尘多      2、风强大

              危害

              防治措施:1、防风    2、固沙

    

 

 

 

 

 

 

 

六、教学反思

1、利用了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通过网络找到了大量有关沙尘暴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也通过网络下载了有关视频,课堂上这些都恰到好处的弥补了本地学生不能亲生体验沙尘暴的不足。沙尘暴的有关知识也便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2、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交流,充分调动了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了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评价方式由一元走向多元。由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欣赏和建议,实现了新课标中关于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新理念。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他人,也让学会欣赏他人。

4、课堂上减少了学生的听和看,增加了学生的说和做。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他们交流、讨论、整理;他们互相评价、互提建议和相互欣赏;他们互相合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这一切 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老师真正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尤其学生的操作实验,在突破了学习难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

5、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有礼貌的评价他人和给他人提出合理建议。要善于点燃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