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好,陌生人 ——结构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们身边

(2012-12-08 22:02:33)
标签:

结构洞

杂谈

分类: 2012秋季学期课程博客


结合本学期的课程《人群与网络》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内容,对“结构洞”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点了解,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里我们要说的结构洞不是建筑中的结构洞,而是人际网络中的结构洞,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是社会学家罗纳德·波特(Ronald Burt)在1992《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的结构洞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disconnection)的现象,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

以下图的结构为例,如果将每一个点看做是一个人,每条线看做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那么图中A所占据的位置就是一个结构洞位置,即社会网络中的“空隙”位置。

http://s15/mw690/8f48f4534d057e50ada0e&690——结构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们身边" TITLE="你好,陌生人 ——结构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们身边" />

如同我们在第十二章中所探讨的“网络中的议价与权利”,在上图所代表的网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A,即占有网络中结构洞地位的人,他所拥有的权利是最大的。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聪明人,会在位于空隙两端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人之间,担当联系人的角色,从而占据一个“结构洞”。一个人所占据的结构洞越多,他在人群中的地位就越重要,调动人际关系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也就越强。

有关结构洞理论有一个著名的例子:Steven刚刚买了一套房子,他尝试着向银行接待付款。可是当地的四家银行都拒绝了他的借贷请求。无奈之下,他亲自拜访各家银行行长,对他们说,如果对方愿意借贷1/4的款项,那么另外三家银行将愿意借贷剩余的3/4款项。最终当地的四家银行都答应了Steven借贷请求。这就是一个利用结构洞达成协议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Steven找到了一个结构洞,他创造了与四家银行的口头虚拟协议,以此为信息,要求落实借贷,最终获得了成功,但如果这四家银行之间是强关系,或许这种巧妙的机会就不会存在了。

 

在现实中我们也往往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比如在校园中,在一个学院中)或许并不是学习成绩很突出,很帅或者很漂亮,但他/她却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一个环境中的“舆论领袖opinion leader”,他/她好像谁都认识,(舆论领袖概念最早由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媒介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他们有选择地传递给不太活跃的受众或跟随者。)他们便往往占有了某一环境的人际网络中“结构洞”位置。

再比如《建国大业》作为一部演员零片酬的电影,为何能够创造这样一个让人惊叹的奇迹——拥有172名一线和超一线明星争相加盟甚至愿意甘心做一个没有一名半姓的路人甲?仅仅说电影题材、意义以及韩三平的超大影响力过于片面了吧,《建国大业》的演员副导演黄帝在其中填充了怎样的“结构洞”位置,你若能够观察到她电脑中所保存的从1983年以来所收集的一万来个演职人员的手机号码和主要信息、她维持的400来号经纪人的人际网,以及她事事“亲自操办”的精神,也许便不会如此惊奇了。

 

据说,在观察一个飞黄腾达的人的时候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他很可能是一个“不断丧失关系”的人,或者说是一个不念旧的人。他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地更新他的关系网络,去认识新的人,使他自己始终立足于有效的“结构洞”位置。也许五年前,他的同学与他关系紧密,而五年后,这位同学对他的职业发展毫无帮助,这个关系可能就被抛弃了,数年都不会再用上。这显然与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符合,至少与我自己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但这样说无疑是有道理的。

让我们来观察如下两个简化的人际网络。两图中位于中心位置的人都处于“结构洞”位置,并且他们都保持了8条人际关系,但由于左图中8条人际关系存在重复关系,我们可以看做中心人通过这8条人际关系融入了4个圈子,而右图中,中心人的每一条人际关系都带领他进入了一个圈子,即他通过这8条人际关系融入了8个圈子。

http://s11/mw690/8f48f4534d057ec01aaaa&690——结构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们身边" TITLE="你好,陌生人 ——结构洞(structural hols)原理在我们身边" />

我们知道,根据研究,一个人能够保持的人际关系维持在150的数量级上,所以一个人如果善于“不断丧失关系”,假设他可以只保留下每个圈子中的重要人物,那么他所涉及的圈子,即“人脉”将会相当广泛。

虽然我很不喜欢这种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化成如此功利化的说法,厌恶这样因为“没有帮助”而抛弃自己原有的人际关系的做法,但是我想说,试着友好地和陌生人说“嗨”吧,去丰富你的人生,也许他会带给你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也许他会在某时某刻,祝你一臂之力J


PW121043 冯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