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叩九拜

标签:
三叩九拜禅林之礼法九种敬礼法稽首、顿首、空首道家抱拳法 |
三叩九拜
三叩九拜、合十五体投地等,都不仅仅是礼仪,也是养生。
中国先民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际。
☆ ☆ ☆
《周礼春官太祝》说,“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1.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2.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3.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4.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我们今天也叫作揖。
5.吉拜,就是正拜,男上左,女上右。
6.凶拜,服丧三年期内,或丧礼用的礼节,男上右,女上左。
7.奇拜,只拜一次,奇做奇(ji)数之。
8.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9.肃拜,是女子之拜,有拜字即需跪地,不过不扣头,只是微微低头。比肃拜低一点的,就是“肃”,区别就是,肃不跪。是站立而低头,双手自然下垂。
叩首
☆ ☆ ☆
九拜也指拜九次。
(一)禅林之礼法︰即展开座具,然后三拜三次,故云九拜。《敕修百丈清规》卷三〈请新住持〉之条(大正48·1124a)︰
‘专使插香,大展三拜,进前云︰某蒙山门使令,攀屈尊严,得奉慈颜,下情不胜感激之至。又三拜,词云︰即日时令,谨时共惟新命堂头大和尚,尊候起居万福。复三拜,收坐具。’
(二)九种敬礼法︰出自《周礼》,指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稽首是将头触地,然后缓缓站起;顿首是将头叩地后立刻站起;空首是拜手,将头放到手上;振动是两手相击而膜拜;吉拜是膜拜后稽颡;凶拜是稽颡而后拜;奇拜为先跪一膝而后拜;褒拜是再拜之意;肃拜是俯首,手放下而后拜。
(三)指九次礼拜︰站起左右左拜、坐着左右左拜、跪拜二次、立拜一次,共有九拜,故云。古代朝廷举行拜贺奏庆等重要场合时,都行此礼。
(四)在印度施行的九种礼法︰即发言慰问、俯首示敬、举手高揖、合掌平拱、屈膝、长跪、手膝踞地、五轮俱屈、五体投地。︰
‘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远则稽颡拜手,近则舐足摩踵。凡其致辞受命,褰裳长跪。’
☆ ☆ ☆
三叩是九拜中的大礼。三叩即可以可以指三种叩法,也可以指叩首三次。叩首三次通常称三叩首。
叩首形式有三,是稽首、顿首、空首。稽首礼数最大,五体投地;顿首其次,首一叩即止;空首是只有形式,头并不叩地。
最严格的,是稽首。稽首拜神祉拜天地;顿首拜君主拜父母拜师傅。
我们要学习的,是稽首。其他都是变通。
首先,稽首者保持自然呼吸,将腰背伸直,标准做法是含胸拔背,跪坐端正,臀部放在两脚跟上,双手放在两膝上,做一个深呼吸。
接着两臂伸直上举,佛家合十,道家两手相握,其中一手姆指扣住另一手的劳宫,男左女右,吸气,此后双手直落至两膝前方地面,顺势弓腰做磕头状,以额头触及地面;再呼气,上身向前尽量伸出,用下颌轻点地面,两肘着地,以肘部支撑上半身重量;再将臀部向上尽量抬起,大腿垂直于地面,保持自然呼吸。
接下来,伸直手臂将身体向上撑起,缓慢挺直腰,最后缓慢将臀部落回两脚跟上(如果腰力不足,可以将落臀和直腰合为一步完成)。
跪坐式入坐,臀部放在两脚跟上,两手放在腿上,手心向上,松肩塌腰,身心放松,垂帘合目,心系九宫,双手抱拳(或合十),浅静理神,九宫在上,大日茫茫,抱拳(或合十)长跪(伸腿),朝天吸气,上拜天尊,直身平气,头上抱拳(或合十),轻发阿音;向下一拜,平缓呼吸,头触地面,一叩首,身向后坐,两臂前伸,平和呼吸,俯身不动,下颌点地,仰头吸气,慢慢直身,两臂下垂,轻发阿音;平和呼吸,两臂后垂,向下弯身,以头点地,二叩首,轻呼轻吸,不慌不急,全身放松,俯身不动;下颌点地,仰头吸气,双手抱拳(或合十),两臂下垂,轻放阿音,松肩塌腰,向下弯身,以头点地,三叩首,全身放松,俯身不动,下颌点地,仰头吸气,把气吸足,慢慢直身,轻发阿音,双手抱拳(或合十),浅静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