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这个字自古以来在中国并不少见。但却又多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伦理”,具有崇拜意义的“天理”,注重道的“道理”。而这本书中所讲的“理”,则是指理性,讲求逻辑,注重批判性思维。作者旨在让我们冷静地对话,冷静地说理,文明地说理。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说理自古以来在中国便是缺乏的。或许是受到千年集权专制制度的影响,公共话语少有理性,常常是霸气的,反逻辑的,含混的。正如俗语所说的,“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在中国,所谓的说理常常是比嗓门大小,比人数多少。人多势众的一方,则往往声势浩大,能轻易地压过力量单薄的一方。然而,正如书中所说“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这样的说理,不顾逻辑,以暴力倾轧,恃强凌弱,也是情绪化的不良产物。
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些人语句不和,便高声争吵,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他们轻视逻辑,轻视说理,反而注重宣传(一种利用一般人逻辑思考弱点和缺陷的误导话语)。随着网络的发展,非理性话语也开始随之蔓延,网络暴力逐渐兴起。例如,当某些韩剧,韩星在内地受到追捧时,一些人便总会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极尽嘲讽挖苦贬低之能事。看到帅哥讽其“娘炮”,看到美女则笑其整容。甚至用带有民族歧视的称呼—“棒子”。正是利用了这种盲目的民族主义情感,近年来,我们常常在热搜话题上看到“韩国申遗孔子”“韩国申遗李时珍”等,随即引发骂战。但后来则证实,那多是一些愤青制造的假话题。他们利用“高尚”的民族主义情感,狂热地发泄情绪,将自己立于所谓的制高点,以达到倾轧压制的目的。有人说,这算是“墙外开花墙里香”的现象,或许他们只是为了警醒国人,让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受到更多珍视。也有人说,他们真的是一些民族歧视主义者。但不论怎样,他们的做法都是缺乏理性的表现,利用言论宣传来伤害羞辱他人,理应受到批判。
又如2015年的周子瑜事件,一些国人的冷漠和不讲理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或许是因为隐蔽在电脑屏幕后,戴上面具的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调侃怒骂,却不去理性地想一想,一个16岁的女孩在这起事件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16岁,一个懵懵懂懂的美好年华,正走在异国追梦的途中,努力的过好着自己的人生。然而,却因手拿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被冠以“台独”的称号。事后,网友们甚至以遏制其梦想作为要挟,强逼其低头认错。被无辜地卷入两岸纷争之中,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实在是说不上公平。国共两党的渊源颇深,两岸的问题亦是多年都未曾得到解决。周子瑜事件,不过是迁怒,是将这种不满与怒火投射到了一个无辜的小女孩的身上。网友们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清楚地知道,他们有着数亿的帮手(甚至政府),他们有着“神圣”的理由—维护祖国统一。他们是能够预料到胜利的,因为他们也知道,周子瑜及其公司没法承受十几亿中国人的滔天怒火。
这便是在中国常见的,把说理当做是“攥紧的拳头”。其实周子瑜(后简称周)说到底才不过16岁,有没有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还未可知。单就其在台湾长大,深受台湾言论影响而言,我们就应该至少理解她的这个行为(不代表认同)。但让人感兴趣的现象是,网友的不满如同流感一般迅速蔓延,甚至有人还没弄清事件始末,便迅速加入口诛笔伐的大营,后来便随之引发了著名的FB表情包大战。想必,这便是“宣传”搞的鬼了。组织者振臂一挥,口号一喊,追随者便一哄而上,盲目从众。这不禁让人联想起香港的占中事件。香港的问题本是复杂的,然而那些非理性的群众极具排他性,将复杂的问题转为口号式的简单概念,以此鼓动人心。他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高尚的—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家园而反抗,是为了追求民主,反对“专政”。即使有不少人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参加游行,但在宣传下还是加入了阵营,打伤刑警,破坏治安。“高调的宣传不是公共说理”。宣传的危害是巨大的,它蛊惑集结了一些不可控力量,盲目狂热。倘若被利用,则会成为真正“专制”的帮凶。尤其是那些一头热的年轻人,我们可以看到,在香港占中和台湾反服贸中,他们的力量不容小觑。然而,年纪小并不能完全成为借口,他们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中国,不理性的公共对话依旧存在。对此,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在理性对话的逐渐形成中,社会随之进步,人类随之进步,我们才能真正脱离野蛮,走向理性和文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