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解读
(2013-06-05 00:48:17)
标签:
长相思清词纳兰性德 |
分类: 阅读 |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在清词中兴的气象中,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家势显赫,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又善骑射,可谓文武全才。二十二岁中进士,任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集恩宠于一身。然而虽是在这样雍容富贵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纳兰性德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纵,没有纨绔子弟的放荡,他的性格优柔多愁,秉性真诚。他也无心于政治仕途,而是致力于词的创作,以词深深寄情、浅浅道款,在词史上绽放了一朵奇葩。
纳兰性德的主要词作是《饮水词》,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后世多称《纳兰词》,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在这些词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写纳兰性德情感上的经历。从他的生平看,纳兰性德的情感历程确实波折,他二十岁娶卢氏,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仅三年,妻子就因产后受寒而亡,他的感情世界几乎为之倾覆,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后续娶官氏,感情也较为融洽。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撮合下,与红粉知己江南才女沈宛结为连理。
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小令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词人随康熙御驾东巡,在前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词,主要内容是抒发军旅途中思乡之情。上阕写山水行程,寥寥一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如同作画中粗画轮廓,流水绕青山,山山水水点缀在前往榆关的途中。词人轻声感叹旅途劳顿之苦,却又无怨无悔,极符合旅人口吻。从声律上看,“一程”通过谐音重叠表现旅途的漫长,在徐徐咏叹之中山水兼程的形象便出现在读者眼前。从整体上看,这一句又似乎蕴藏着对某种理想的追寻,尽管追寻之路漫长无期但词人依然执着,或者说这种寻求理想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意义的所在。然而,这种种猜测,都只是读者的感受,而词人又未言明的,其情思我们可以领会却无法实指。
下一句“夜深千帐灯”当是全词的重心,点明了词人作词时所处的时空位置:时间——夜晚,空间——营帐之中。这一时空点是词人的立足点,词人在这一时空位置上回顾行程、感叹旅途的遥远,整个上阙便形成了一种“倒叙”,结构上就出现了一种对比:前两句写虚,后一句写实;前两句词境纤细,后一句词境壮大;前两句以旅人的口吻抒情,风格婉约、含蓄,后一句以词人的视角写景,场面阔大、词旨明确。这三句合在一起,虚实相生、过去与现在交融、抒情与写景结合,整个上阙的意境便自然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