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绿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
新华网上海11月4日电(记者仇逸)改变以学科分数作为教学质量唯一评价标准的现状,上海4日提出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推出十个“绿色评价”指标,促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形成让广大中小学生快乐学习、促进素质教育的更科学全面的“指挥棒”。
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体系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上海市教委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4日联合举行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启动大会,共同签约“建立绿色指标体系”这一部市合作项目。
这十个绿色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和跨年度进步指数等。
这些绿色评价指标包含了学生学业水平和相关各影响因素,并都设置了具体的衡量标准。例如学生学业负担指数包括了学生睡眠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包含了“热爱祖国、自尊自爱、尊重他人,有诚信和责任心,遵守公德以及拥有关怀之心和公正之心”等。
上海自2003年起开始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并在2009年参加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取得了骄人成绩。评估显示,上海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优秀,但是学业负担偏重,表现为睡眠时间、身体锻炼时间偏短、压力比较大、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校内外上课时间总量居测试65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12位。
“教育‘绿色’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状态。”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上海将通过建立绿色评价体系,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在学生评估基础上补充对学校、教师的评估,逐步将绿色评估体系推广到普通高中,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经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意,上海正以绿色指标为依据,首次进行全面质量测评,覆盖所有区县和各类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已在全市选取了804所中小学校的小学4年级和初中9年级学生进行试点,共有6.5万名学生参加,其中非上海户籍学生3.4万人,还包括9400多名教师和800多名校长,将于明年发布全国首份绿色评价报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介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促进均衡、提高质量的新阶段,2003年建立“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以来,2005年至今已经有6个省市和20个地市的超过400万学生和15万名教师、1.2万名校长参与,致力改变过去凭经验指导教学、靠统考统测评价教学质量的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