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着镣铐跳舞也能很精彩——记慈波老师“《宋诗选注》与宋诗研究”讲座

(2015-11-07 22:25:01)
分类: 名家讲坛

116日晚,国学系列讲座再度开锣,我院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慈波老师带来题为“《宋诗选注》与宋诗研究”的讲座。讲座一开始,慈波老师微微笑着发问:“何谓宋诗?”顺着这个问题,他为我们阐释了“宋诗”的概念:“我们常说唐诗风神旖旎,宋诗生新瘦硬。如果打破时代的局限,将宋诗看作一种诗歌风格,那么唐人可以写宋诗,宋人也可以写唐诗。”唐代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宋诗生于唐诗的巨大阴影之下,历来遭到人们的忽视甚至批判,人们大多认为宋“一代无诗”。严羽就在《沧浪诗话》中批评宋诗专好“以文字为师,以才学为师,以议论为师”。对此,慈波老师强调:“严羽的批判正指出了宋诗的独特风格,我们不能因为历史上很多人对宋诗持否定性评价就跟着否定,宋诗自有其价值。”而在当代,学人对宋诗价值进行重新考量这一过程中,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无疑是有很大贡献的。

http://s16/mw690/002Czk0Zgy6WP0dbfOf9f&690 

特殊时期,饱受桎梏

《宋诗选注》初版于1958年,慈老师用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讲述该作品成书前后的种种风波。当时尚未有可供刊印的宋诗选本,钱钟书先生受时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先生托付选注宋诗。在普遍奉行“政治第一,艺术第二”价值标准的文艺氛围下,这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钱先生虽然也着意选注了若干符合主流审美的作品,但仍然受到了评论界的猛烈抨击,甚至被批为“政治性错误”和“文学选本的一面白旗”。后来幸得夏承焘、小川环树两位学者声援才化险为夷。

 

http://s12/mw690/002Czk0Zgy6WP0fPUxR2b&690

阅尽千帆,诗艺至上

《宋诗选注》作为一个文学选本,既然是“选”,就得有“选源”。谈及此处,慈老师与在座听众分享了“师门秘辛”,原来他的恩师王水照先生曾协助钱先生进行选注工作。王先生说钱先生选宋诗就是“从宋初到宋末,但凡流传下来的集子全读一遍”,读到好诗就加注标记,稍后从《宋诗钞》中剪下来贴到一处。“一本《宋诗选注》二百余首诗歌筛选完成,书架上剩下好几部《宋诗钞》残本。”听到此处,在座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可置信,事实上胡适等人也曾有过质疑。但如今披露的钱钟书手稿可以作为明证。如此海纳百川的阅读积累,加之独到的鉴赏眼光,才让钱先生发掘了诸如柳开、王令等足以改写文学史的“遗珠”。

说到选诗的标准,慈老师指出,钱先生即便在政治高压之下依然竭力秉持着艺术至上的价值标准:堆砌典故,展览学问的“优孟衣冠”之作不选。如文天祥《正气歌》之类“政治正确”但诗艺不高妙的作品也不在备选之列。虽然钱先生因为执意不选《正气歌》而付出过代价,可也正是这种执拗,使得《宋诗选注》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一代大家的眼界与学养,成为不可逾越的典范之作。

http://s6/mw690/002Czk0Zgy6WP0jvwTX05&690 

四种方法,精读深读

在讲座的最后,慈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读《宋诗选注》的四种方法。读书中的“评”,可以将这八十篇对诗人的评论连缀起来读。如此一来这部作品不啻为一部宋诗发展史的纲要,处处表现出钱先生对宋诗宏观把握的独特见解。读书中的“注”,则要带着比较鉴赏的眼光。钱先生的注释打破了前人注重词语训释、名物阐解、章句串讲的框架,而将注释、鉴赏、评论熔为一炉,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式鉴赏让此书新论、创见频出。而从版本学来看,《宋诗选注》曾多次增订,形成了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增补、修改的痕迹正向我们展现了钱先生学术思考的过程,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大学者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坦荡的学术性格。此外,这本书还可以与钱先生的其他著作合读,在贯通互参中加深理解。

http://s2/bmiddle/002Czk0Zgy6WP0mdGP7c1&690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讲座,慈波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宋诗选注》作为经典宋诗选本成书的来龙去脉,展现了一代学者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诗分唐宋”、“以文字为诗”等论题向老师请教。慈老师用比较鉴赏的方法为同学们讲解了唐宋诗歌的风格,以及王安石“以文字为师”与杜甫“读书破万卷”之间的同异,令人获益匪浅。

 

(文:徐黛君/图:于 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