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乔姆斯基Xˉ杠理论的一些思考

(2011-11-20 17:14:33)
标签:

乔姆斯基

宋体

管辖与约束理论

中心词

补语

分类: 学习思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即“管辖与约束理论”(GB)时期。这个原则中乔姆斯基提出了X-杠理论。

由于XP规则中,补语和中心词可能被附加到一个介于次层面和短语层面的结构层面上。因此用Xˉ代表这个由中心词和补语构成的,介于次层面和短语层面的中间层面。XP模板就可以修改如下:

http://s1/bmiddle/8f2a4985tb226ca9316a0&690

 为了容纳新的三层结构,两个短语结构规则替代了原先的XP规则:

a)       XPXˉ(标志语)

b)      Xˉ→X(补语)

第一条规则规定,像NPVP这样的XP范畴,由一个可选的标志语(限定语,修饰语等)和一个Xˉ组成。第二条规则规定:一个Xˉ由中心词X和补语组成。比如 “the good book”中,XP: the good book

     Xˉ: good book

     X: book

但是从赵老师的讲解中可以知道,或许乔姆斯基的这个Xˉ理论似乎受到了线性的表象的干扰。比如说英语中的the good book 在法语中的表达式 le livre bon,其中 bon相当于the good book 中的good,也就是说le livre本身就是一个XP,bon是个AP。因此乔姆斯基所说的XP也许是两个XP(XP+)

乔姆斯基的Xˉ理论还可以应用于句子,比如:

http://s9/middle/8f2a4985tb226e6ad7498&690

但是句子用Xˉ理论解释似乎也存在些问题。例如:When will you go?在这句话中难以讲清Spec 是什么以及when的成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