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是《小房子》作者是维吉尼亚.李.伯顿。以小房子自身的视角来写得,一栋小房子,在乡间,大自然是美好的,一年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可小房子还对远方城市的生活很向往很好奇。后来小房子所在的地方渐渐的城市化后,小房子被高楼大厦围起来了,小房子前面还有了电车,高架桥,地下还通了地铁。小房子再也感受不到春夏秋冬了,而且空气污浊,连地低下也轰隆隆轰隆隆的没完。后来,小房子的主人的后代,又把小房子转移到另外一个没被城市化的乡间,小房子觉得安静,平和了。
这本书正适合这个时候读,前段时间还和凝儿讨论了什么是“城镇化”。正好来了这本书,让她客观的感受一下乡村到城市的变迁。目前咱们国家的城镇化这是国策,是大方向,不是我们能决定和左右的,数千万城乡结合处的居民可能更盼望完善的交通,整洁的双气的居住楼,更多的就业机会,国民也希望经济能持续发展。但这些年的过快发展的代价也是沉痛的,入冬以来北京,石家庄,天津,连海边的城市青岛都雾霾重重,环境透支严重,交通堵塞,快速路变停车场。。。。。。凝妈小时候见过彩虹,凝儿没见过,凝妈小时候的傍晚在小河里洗过澡,凝儿没去过。凝妈现在能为女儿做的,就是又买一套小房子,让她能走一分钟就到学校,中午能回家吃自己家做的饭菜,早晚接送不用堵车,不用着急催促,不用当马路吸尘器。也算存下一笔财富,如果以后孩子喜欢美国或澳洲的生态和环境,可以给她更多的生活和居住的选择。
凝爸凝妈也和孩子一起成长,一方面要努力工作,照顾好家庭给孩子以表率,追求可以有,但不要成为负担。另一方面要淡泊名利,看任何问题的角度要更高更远一些。
对我们能拥有房子,车子,甚至是奢侈品不觉得骄傲,要珍惜和好好利用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对我们不能拥有的也不要觉得可耻和翘首以盼。
这些放在一起,并不矛盾。
仅以此文纪念我们家买的第4套房子。(第一套现住,第二套商业性质不限购,第三套开发区暂不限购。)
此文2013年1月30日被推荐至新浪育儿博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