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8f2643cfh780b2a29a676&690
壮观的仙女星系
仙女座大星云其实是仙女座星系,位于仙女星座的一个巨型旋涡星系,其弥漫的光线由数千亿颗恒星成员共同贡献而成的,状如暗弱的椭圆小光斑,视星等为3.5等,肉眼可见。是我们银河系的近邻。很早以前天文学家就发现了它,梅西叶在1764年8月3日为它编号M31。
过去人们曾经误以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而当时望远镜又不发达。所以看上去仙女座河外星系就象一个星云一样,所以人们就称呼它为仙女座星云。但到后来人们在仙女座星云中分辨出了恒星,接着又测算出仙女座星云距离我们的距离大于银河系的半径,从而证明仙女座星云实际上是和我们银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但仙女座大星云这个名字已经叫习惯了,所以就一直这么叫了下去。实际上这是个星系。
相关知识:星座、星云、星团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实际上同一个星座内的恒星相互间没有实际的关系,不过其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只是为了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星座名称一般以仪器或希腊神话人物命名。当前的全天分为88星座,分北天星座、南天星座和黄道星座,位于北半球的我们看不到南天星座。
星云: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可是星云的体积十分庞大,常常方圆达几十光年。所以,一般星云较太阳要重的多。
最初所有在宇宙中的云雾状天体都被称作星云。后来随著天文望远镜的发展,人们的观测水准不断提高,才把原来的星云划分为星团、星系和星云三种类型。
星团:是指恒星数目超过10颗以上,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引力作用)的星群。由十几颗到几千颗恒星组成的,结构松散,形状不规则的星团称为疏散星团,他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因此又叫做银河星团,主要由蓝巨星组成,例如金牛座中的昴宿星团(又名昴星团);上万颗到几十万颗恒星组成,整体像圆形,中心密集的星团称为球状星团。
极超新星爆发前奏:仙女座大星云中的两颗白矮星撞击
撞击:仙女座大星云中的两颗白矮星发生合并,导致一个超新星爆发,这是一次极超新星爆发的前奏。科学家们认为这样级别的超级爆发将毁灭一切生命 他们在哪里呢?科学家们将宇宙中应当存在智慧生命,可是我们却找不到任何证据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大寂静”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体生物学中有一种著名的说法,叫做“大寂静”(the
Great Silence)。通俗而言,这个说法的意思大致如下:
“考虑到宇宙宇宙巨大的空间以及极其古老的历史,宇宙中应当存在许多具有高度发达文明的智慧生命,但我们却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证据,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种矛盾。”
这个说法最早来自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因此也被称为“费米问题”或“费米佯谬”。1950年,当费米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期间,在一次午饭期间和同事们闲聊时谈起UFO和外星人的话题。此时,费米突然说:“那么,它们在哪里呢?”随后,费米快速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学估算,证明假如宇宙中果真存在着很多其他的智慧文明,那么地球应该老早应该被外星人造访过多次了。
时至今日,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被争论了数十年,为何我们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搜索,但仍旧没有发现任何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最近,一些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他们认为这和恒星的爆炸有关,这些爆炸摧毁了外星文明。尤其是一种被称作“白矮星极超新星爆发”(white
dwarf
hypernova)的事件甚至可能将外星生命全部吸入黑洞。极超新星是极大质量的恒星生命的终结,由于其超强能量,影响范围巨大,甚至可以影响远在数千光年之外的天体。科学家们猜测,这种爆炸过程可能每数百万年会重复发生数次,这样就可能造成可能存在的生命体被彻底摧毁。
科学家们也担心居住在地球上的生命会被这种爆发产生的强烈伽马射线爆摧毁。强烈的伽马射线辐射会产生氧化亚氮,它可能摧毁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宾夕法尼亚州维拉诺瓦大学的爱德华·西翁(Edward
Sion)教授告诉记者,在大的时间尺度范畴下考虑,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他同时也强调,认为在未来的数百年间这样的事情不太可能发生。
直到1990年代,只有爆炸能量相当于100倍超新星爆发的案例才会被归入极超新星爆发的范畴。但今天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天文学家将所有极超巨星发生的爆发全部归入极超新星的范畴。极超巨星是指具有极大质量的恒星,一般其质量数值介于100~300倍太阳质量之间。
极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明亮闪光很大程度上来自镍的一种同位素衰变。而当两颗同样具有地球大小体积的白矮星相互合并时,其发出的光芒则将更加惊人。这一过程还会产生一个“恒星级黑洞”。这是由于引力塌缩引起的,原因就在于爆炸引发的强烈挤压作用。
恒星的一生都处在永恒的引力和内部压力的平衡之中,而当内部的能源耗尽时,引力终将获胜,此时恒星的塌缩将是不可避免的。
至于恒星塌缩的结局是什么,这取决于其质量。存在一个临界质量:如果恒星质量低于这个值,那么塌缩后的产物将是一颗致密的白矮星货中子星,而如果高于这个临界质量,引力将导致塌缩一直持续下去,最终形成一个黑洞。
天体物理学家们的计算显示,如果燃料耗尽,即将发生塌缩时,恒星仍然具有0.7倍左右的太阳质量,则塌缩将最终导致其产生一个黑洞。而一旦在地球附近空间发生极超新星爆发,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幸好在地球附近的空间并未发现存在任何极超巨星存在。但在更远的距离上可能存在的极超巨星爆发仍然有可能在未来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伤害。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7485ZH00SIGG.gif(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