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式与多项式(说课案)
(2011-10-10 17:08:59)
标签:
杂谈 |
单项式与多项式(说课案)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单项式与多项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有理数、用字母表示数和代数式等知识的延伸,包括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这些内容既是对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后继学习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除、分式和根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会识别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2、会确定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在对单项式、多项式识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排列,体会所蕴含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单项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单项式的定义是从实际例子的分析抽象出来的,我从教材举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整式,不含加、减运算,都是数字与字母的积,同时指出,“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巩固训练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交流中充分掌握单项式的特征:是数与字母的乘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是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是它的次数.系数的符号是单项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忽略字母指数中的一次幂.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概念较多,我采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展开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交流与发现
1、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问题(1)(2)(3)的实际背景,分别列出代数式,体会每个代数式反映的数量关系:
(1)0.50b-0.35a;
(2)a(1+5%);
(3)ab+ πa2.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于字母来说,含有哪些运算?
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后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概括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应给予学生以鼓励,允许学生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他小组不断补充、完善,得出整式的概念:对于字母来说,只含有加、减、乘、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整式.若有的学生回答说,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对于学生的这种独特见解,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与表扬.
学生从列代数式出发,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事物,使学生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单项式的概念
1、
学生观察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小组的同学不断补充和完善.得到:
(1)
(2)
(3)
这时教师点拨:对于第(3)点,引导学生从单项式的构成上进一步认识单项式,突出重点.另外指出,“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也是单项式”.如:3,x,a等.
2、
3、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如有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组的同学解答,对于个别学生或小组的精彩解答,要给予大张旗鼓地表扬与激励.如④和⑥的判断,π是一个常数,所以④是单项式.而⑥对于字母x来说,含除法运算,所以⑥不是单项式.
教师为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进行知识归纳,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教互学,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个环节:自学探究——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学生自学教材中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有关知识,然后交流怎样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让学生指出教师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学生自主解答,然后小组交流,并进行小组评比,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快.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解答中的错误.
学生提出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答.
教师再问:通过刚才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你认为在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激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再次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概括归纳,其他同学可不断补充,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肯定.由此可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1)单项式的系数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系数为“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1”的符号“-”不能省略;(3)在确定次数时,不要忘加指数为1次的字母的指数;(4)“π”是常数,不是字母.
学生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步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有了非常深刻地理解.
第四个环节:再次自学探究――多项式的概念及项数和次数
1、学生自学有关多项式的知识,然后交流多项式的概念以及怎样确定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2、教师给出一些多项式,让学生说出它们是由哪几项组成的,它们分别是几次几项式.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理解并掌握多项式的概念及项数和次数.在这里教师可精讲点拨: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并引导学生找出第2题中每个多项式中的次数最高项,从而确定每个多项式的次数.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巩固训练
我设计了两组有梯度的题目,面向全体学生,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题组一包括三个题目,第一题是让学生从所给代数式中找出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第二题是指出所给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第三题是让学生指出所给多项式的项和次数.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题组二将知识综合,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一题是让学生指出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题我设计了一道单项式与多项式次数相同的题目:已知单项式-3x4y3的次数与多项式a2+5am+1b+a2b2的次数相同,求m的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项式的次数和多项式的次数的掌握;第三题是一个排列多项式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所蕴含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议一议,说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的?还存在哪些疑惑?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今天自己的表现,以及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第七个环节:达标测评
分层设计一组有梯度的题目,其中包括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考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做题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测试题的设计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考察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目标达成度.
第八个环节:挑战自我,能力提升
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观察下列单项式:-x,2x2,-3x3,4x4,-5x5,…
(1)
(2)
(3)
这个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以及尝试解释和评价不同答案的合理性过程,优化学生思维的品质,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个问题留待课后让学生探讨.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多多指教,谢谢.
点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空,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发现、去概括。以列代数式复习旧知识为出发点,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教师起主导作用。使学生从代数式认知到整式,从整式认知到单项式和多项式,进行下位学习,让学生把握代数式的内涵,体现从一般到具体的数学思想。在学习单项式时,深入地剖析了单项式的内涵,把握代数式与单项式的关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研究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科学有效的评价,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