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架木桥张家

(2017-09-29 19:50:39)
标签:

杂谈

崇德过去有“塘东八大家”的说法,塘东指的是运河东的虎啸和留良地区,所谓八大家指的是“田、张、钱、王、陈、沈、盛”八大望族,之前我们介绍过了王家厅的钱王姓,就是八大家中的“钱”姓,今天我们介绍另一个姓即落驾马桥“张”姓。
落驾马桥在今湾里村境内,陆家木桥、六家木桥都是别名,落驾马桥周围还有张家里、张家木桥(留良村内)、张家浜(御驾桥村内)等地名,张家在今湾里村内有近百户。
张家先祖自清代中期从海宁九里松迁来,一支迁往海宁辛江乡斗牛浜,另一支迁往落驾马桥,据说定居在落驾马桥后张家后代在六十高龄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儿子,这对双胞胎成家后分别在南北兴建房子,由此分为了前(南)房张和后(北)房张。
清末,前房张出了一位秀才,张品藻,子寅绿,是光绪七年(1881)考取的秀才,当地人称为“前房三相公”,张品藻曾任崇德县县参议员。张品藻有2子3女,长子景茂、次子小如(娶桐家浜汪氏),三女月兰、月心、月圆。
张伯如(景茂)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第七名考中秀才,21岁曾考取清华大学财政系未入学,后在崇德县城横街戴家楼当私塾先生,曾著有《袜线录》,娶骑塘打磨角朱氏,生三子,长子福郊(虹芦),又名张野青,毕业于嘉兴简师,后任崇德小学教导主任;次子福祁(虹庄),崇福当里朝奉;福都(虹泾),字峰青曾任囯民党上海宪特六组军统文职译电员。前房张的另一支的后代张杏林是民国时期开明士绅。
清末后房张的后代张子陶的儿子张调梅也考取了秀才,为清末恩贡生,当地人称为后房三相公。张调梅娶了崇德县城蔡惠芳为妻,生四子。长子张伯英(宝俊),第一位妻子县城杨圭章二姐杨湘娥,生子少英、女宏文。第二位妻子吴月薇,生三女,炳生、月生、菊生。因张伯英早年留日期间曾参加同盟会,故其归家时无田地,举家定居骑塘赤沙浜。
次子张伯雄(宝杰),少年时曾跟随医生学医,学成后再海宁庆云桥行医,是当地有名外科医生,1951年去世。第一位妻子生女文华,后从医。第二位妻子生子进熙、仲道,进熙先后为斜桥小学、许村中学教师。
三子张乐宙(宝仁),上海农业大学毕业,曾在上海银行工作,后去广西银行工作,曾任广西财政厅秘书长,后因查煤矿时受瘴气得病1935年去世。妻杏琦,海宁沈士人,生二女,长女明善、次女珏瑛,均为教师。
四子张七僖(宝僖),早亡。

张家后人中教师的比例非常的高,除此之外落马驾桥的张姓后人还有张宝堂,一生从教于骑塘,长子张宏良,为原二中校长,曾是全国劳动模范。次子张宏云,留良中心学校教师,三子张宏建,是原浙江大学副校长,他们的子女也为教师,可谓三代从教。
张焕昌,1987年至2002年任湾里村书记,曾任桐乡县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6月24日曾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参加宋平来湾里村视察的座谈会。

张调梅家祖宅,外有五开间平房,后为三开间厅房,中有花园,北有四间二层小楼。张家原有《族谱》,可惜文革期间遗失,族谱中男性以“品、景(宝)、福、乃、嘉”排辈,关于张家的传说和轶事,还有一条不成文的族规,就是张家人不许看《何文秀》的戏曲,原因很简单,剧中明嘉靖年间的海宁恶霸就叫张堂。第二是“十八粪桶银圆”的传说,据说落马驾桥北侧吴家浜原有吴姓大户,清乾隆时期有个财主叫吴百万,因接驾时得罪皇帝而吴家败落,民国时只有一位“罐头阿八”的吴家后人,据说吴家地下的银子随风水移动,待张家人造房开沟时挖出了“十八粪桶银圆”,张家由此兴盛起来。

历经沧桑,世事浩瀚,写这篇文章并非追寻往日的繁华,更多是为未来留下点历史遗存,此文感谢张姓后人张小峰先生、张珏英女士及其他张姓后人提供的资料,文中不尽详实之处请读者见谅。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