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政治课课型及对应的教学模式(转载)

(2014-04-12 09:11:3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型是课的类型、模型的简称。它的涵义有两种,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的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课的模型,它是对各种类型的课在其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活动方式、需要时间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前者主要研究课型的概念、分类、结构和特征,后者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不同课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也就是与课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课型的第一个涵义,按教学任务,可把初中政治课分为新授课、活动课、复习课、考试课、讲评课五种类型。

根据以上课型,着重介绍以下几种模式:

一、“交流—互动”模式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据此,我认为无论哪种课型,都应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1.是复杂的,非单向(线性)的。按照一条不变的程序进行教学,就会忽视交流互动。“交流互动”的过程总是多向的,并不是简单的“讲、练、读、议、评”的过程就可以加以概括的。

    2.是开放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将课堂封闭起来,预先制定一个不可改变的框框。要突出交流、交往、交换、交际。

    3.是非确定的,有随机性,有涨落。教师不只是导演,学生不只是演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都是现编、现导、现演。要突出互动、互助、互联、互促。教学目标也是非确定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教学目标还会有相应变化。

    4.是自组织的,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通过“参与”,在自己“建构”。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双双都在相互作用,通过新的活动,建构新的图式。不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这种强制性的“他组织”,而是要讨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选择、组合、审美、评价、创新等等,根据交流互动来确定教学的走向。

 http://photo15.hexun.com/p/2008/1118/268527/b_8F46893CF3B953AF29375547931E9AEC.jpg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参与,教学互动,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中自己建构,形成自组织。交流,主要指师生的信息交流;交往,主要指师生们在活动中交往;交换,一方面指师生作品的我交换,还有教与学的位置的交换,学生变为教师去“教”,教师变为学生去“听”;交际,主要是同更大范围的人交往,交流、交往、交换、交际,体现出“开放性”的教学。

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四者双双相互作用,形式多样。互动,主要指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互联,上述四者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形成整体。选择什么课程,建设什么环境,都不能视为确定不变的;互助,主要指学生相互作用是相互帮助,强调合作。抛弃一切有可能伤害人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应该恰当地引导群体与群体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互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即一些人的发展,不要有害于另一些人的发展;现在的发展,不要有害于今后的发展。

二、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一)初一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

    1.“典型引路,塑造心灵”教学模式

所谓“典型引路,塑造心灵”教学模式,是以“典型引路”为手段,以“塑造心灵”为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构成如下:           http://photo15.hexun.com/p/2008/1118/268528/b_1D8DBFEE08658E91F42D44EECE0FB096.jpg
    推荐典型:启动导入环节。目的是为学生树立模仿的形象和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心理品质修养的需求欲望,驱动学生追求新的知识,以此引入新的学习。推荐的典型人物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代表性。

    评价典型:关键环节。具体任务是指导学生评价典型,让学生在典型人物身上发现其优秀品质。评价典型要点面结合。先让学生从面上评价,学生的发现越多越好。教师要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做高度概括的板书。评价典型要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典型人物身上所评价出的优良品质不是学生自己思维的结果,他们就会认为这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分析典型:中心环节。往前看,前面的问题要在这里得到解决;往后看,要解决后面的问题必须在这里行到知识本领。要达到分析典型的目的,最有力的措施还是读书。实施这一环节要做到从典型出发,在教材中寻找典型人物成才的真谛。这样既能增添读书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获得对典型人物品质的理性认识。

    对照典型:重要环节。指导学生把典型人物与自己本身联系起来,通过对照,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并分析存在差距的原因。然后思考“我该怎样”,指导学生拟订出行动方案。本环节是指导学生“践行”的第一步,是保证学生“践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重要环节。

    学习典型:落脚环节。教师总结好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本堂课所要求达到的认识能力和觉悟目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创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学习和体会。

    2.“创设情境—经验共享—学习榜样—全班讨论—理论分析—计划展望”模式主要环节如图所示:

环  

方法技术

预期目的

创设情境

歌曲、故事、游戏等活动

引起兴趣、明示目标,建立师生友好关系

经验共享

自述经历、体验等,讲演、座谈

促进学生自我了解,发展个性

学习榜样

欣赏教学法、读书指导、讲故事等。放录音、录像、播放光盘

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自我、陶冶情操

全班讨论

讨论、辩论

探讨问题能力

理论分析

教师讲解、教师或学生归纳总结等

增进知识,启发思想,培养记忆、理解能力

计划展望

角色扮演、表演、游戏、竞赛、制定计划、演讲等

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各种问题和困境,有计划地安排现在和将来,培养运用能力

    3.“问题探究”模式

    其基本过程为:创境引题—讨论明晰—应用发展

    创境引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导入新课。

    讨论明晰:核心环节。学生通过讨论、辩论,明确正确的观点。

    应用发展:导行阶段。一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找出自己的差距,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

    (二)初二政治“法律常识”的教学模式

    “法律常识教育”较适合用“案例教学”模式。所谓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在初二法制课教学中,通过展示案情、设置疑问,引起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在分析和研究所展示的案情的过程中,完成对成文法条的诠释任务,并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因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运用案例教学来解释成文法的法条,讲授新课时就属这一类。另一类是运用已知的成文法来分析案例。这类案例分析课一般是在每课书后或几课书后,用已知的法律知识来分析一些带有法律空白、法律漏洞、法律疑点的案例,从而使学生的法学知识得以深化,能力得以提高。

    现将案例教学模式与传统法学教学模式作如下比较:

http://photo15.hexun.com/p/2008/1118/268531/b_0ACD5EA69BD2B0542A30D12A47C1D162.jpg
    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作如下概括:

   第一类:引案情,重讨论,划法条

   第一步  案情介绍,设置问题(引案情)

   第二步  生生讨论,共同分析(重讨论)

   第三步  得出结论,展示法条(划法条)

   第二类:设悬念,重推理,得升华

   第一步  案情介绍,设置疑问(设悬念)

   第二步  生生讨论,共同分析(重推理)

   第三步  教师讲解,扩展知识(得升华)

   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以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自己动手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一个案子,大家讨论,踊跃发言,集思广益,一起参与,老师点拨。

    (三)初三政治“简史、国情国策教育”的教学模式

“简史、国情国策教育”向大家推荐“三自两导”教学模式。“三自两导”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的“导学和导行”与学生的“自读、自疑、自解”的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它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设疑问、自解疑难来主动获取知识,又在教师指导下联系实际,注重行为养成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构成如下:

    http://photo15.hexun.com/p/2008/1118/268532/b_025BA5499C1792DE2A49F2980D8DCDF8.jpg
     导入启动环节:一是启动学生思维之车,点燃学生的情趣之火,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导明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保证教育教学的正确性,提高认知内化的健康度。

   “三自”环节:“三自”即“自读、自疑、自解”,是学生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自学,对本课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实现理性认识的阶段。是模式的主体阶段,具体任务是把书读通、读懂、读透,重建认知结构,增强认识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学生通过读“四题”(课题、节题、框题、目题),读“三字”(黑体字、宋体字、楷体字),读插图、引言,落实“自读”;通过阅读指导,迁移诱导,提高“自读”的质量。

     学生通过设小问,设大问,设连问落实“自疑”;通过评定指导、编排指导,提高“自疑质量”。

     学生通过“自己释疑,小组交流,全班讨论”,落实“自解”;通过解题辅导、习惯督导,提高“自解”质量。

    归纳整理环节:是教师对“三自”活动中学生还未涉及到的课文中又必须掌握的内容或难点问题作必要的提示指导阶段。也是学生对自己处于活跃状态的心理环境和零散的潦草的学习笔记进行修整与理顺的阶段。主要任务是,查漏补缺,纠偏矫正,调整情绪,再逐高潮。

    联系应用环节:是实施“导行”的主要阶段。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应用本课时所学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辨别能力。基本方法是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学生去解决新的问题;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自己现在做得怎样,今后将怎样做,教师听后做出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小结作业环节:一是课堂学习情况小结;二是学法小结;三是知识小结。这三个方面的小结,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或者教师进行小结。

     作业练习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教材中的“想一想”、“查一查”、“忆一忆”、“议一议”、“说一说”和课后练习为对象进行课堂作业练习;二是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行课外实践练习。

    三、活动课模式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有20%的课时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为此,非常有必要对活动教学的类型及活动教学的组织做以介绍。

    (一)活动教学的类型

    从教学的任务角度进行分类,可把初中思想政治课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学;实践性为主的教学。

    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有许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因为,基本知识和基本观念的形成是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的基础,是行动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因此,以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是一种基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但认知性活动为主的教学流动不能等同于传授课,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它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力为核心,以讨论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让学生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体验性学习为主的教学。一般认为,品德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综合体。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各方面给予影响,缺一不可。一个人道德知识无论如何丰富,若无切身的体验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认知,也不可能产生道德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全面目标和学生的体验性学习的需要,通过情境创设,采取讨论、生活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体验。

    实践性为主的教学。道德行为既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学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我们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区分正误,明辨是非,提高觉悟;发挥集体教学、同伴影响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过程的积极进行。更重要的是经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思想政治课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提高学生道德外化的自觉性。

    活动教学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所以,活动教学不能停留在讲讲故事、笑话,演演小品上,不能表面热热烈烈,实质空洞无物。

    (二)研究性学习

    活动课常使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即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有

    1.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探讨资料的来源与选取。在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成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指出其研究的意义和得出的结论。

    2.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订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3.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形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小组的讨论;可以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探讨;更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向专家咨询等。

    4.演讲辩论。即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模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既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民主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评判应重过程,淡化结论。

    5.实例论证。主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相关资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

    6.模拟操作。即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模拟活动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是:全员参与——强调学生全体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承认差距——让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分工合作,互帮互学,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注重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能力,在课题研究评价时,不偏重于研究成果的价值,而是注重学生在研究中的态度和实践的体验;鼓励创新——鼓励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开展学习,教师只作参谋不作指挥。特别要鼓励学生在立题思路、实验手段、研究成果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四、复习课模式

(一)“网式”复习模式——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模式

 http://photo15.hexun.com/p/2008/1118/268535/b_1A666B7B16557585330A3F60DD4AD377.jpg
    说网:主要由教师操作,意在提高对复习重大意义的认识,激励复习热情,介绍“网式”总复习的基本模式,讲清各个环节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各环节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各个环节的基本操作要领及实施计划步骤,让学生明确复习方法,建立复习目标,师生密切配合。

    设网:宗旨是全面。捕捉学生学过的每个知识点。但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教材重复一遍,只能在指明复习方向、明确方法、确定目标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指出要点,让学生进行回忆、再现。然后督促学生照此复习其它章节,直到完成全部内容。要避免教师的老生常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网:即“抓纲”、“搭架”,是网式复习的重要环节。在“设网”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抓住主干,理顺主干、主线、主论点、分论点与结论及其相互关系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结构”,实现纲举目张。

    织网:给“理网”理出的框架装内容,使之有血有肉,以此构建出知识点、知识块和学科整体间的关系网络,形成“知识树”、“知识网”,实现系统化。

    试网:即复习后的测试。通过命题、测验、评卷、讲评等一系列双边活动程序,将“效果”在师生间进行反馈传递、交流,达到巩固知识,矫正错误,培养技能的目的。

    补网:测试后,师生共同寻找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失成败,明确薄弱环节,回过头来,填缺补漏。

    (二)“三动”模式——阶段综合复习模式

    启动:由老师来完成。①向学生交待清楚复习的内容范围、时间、方式方法。②为学生提供一些应该做还没做的复习题或测试题。③划分竞赛小组,并告之每个小组侧重复习的重点内容。

    能动:自主复习、合作复习阶段。老师指导并解答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编拟下一步小组竞赛中考其他组的试题。从而为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的广阔的空间。

    互动:①生生互动。两组同学之间有秩序地展开互问互答的竞赛活动。②师生互动。教师解答在竞赛中出现争议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竞赛中没涉及到的重点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根据课型为教师提供什么固定的模式,而是在帮助教师能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任务、课型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方法,做好教学设计及实施,以期更好达成教学的目的。因此,当指出什么类型的课,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应该怎样去“教”和“学”时,这些一般化的意见,只是指出了事物性质的基本方面,而事实上,教学任务的差异、师生条件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等,使教学策略和师生活动方式的选择充满了个别性、差异性和艺术性。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去改革和创新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