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

(2014-12-01 15:24:07)
标签:

数据处理

聚类分析

谱系分类

分类方法

分类: 数据统计分析
一、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 判别分析:已知分类情况,将未知个体归入正确类别
      • 聚类分析:分类情况未知,对数据结构进行分类
二、Q型和R型聚类
     Q型是对样本进行分类处理,其作用在于:
          1.能利用多个变量对样本进行分类
          2.分类结果直观,聚类谱系图能明确、清楚地表达其数值分类结果
          3.所得结果比传统的定性分类方法更细致、全面、合理
      R型是对变量进行分类处理,其作用在于:
          1.可以了解变量间及变量组合间的亲疏关系
          2.可以根据变量的聚类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主要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或Q型聚类分析
三、聚类过程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3.1标准化:
       3.1.1为什么要做标准化: 指标变量的量纲不同或数量级相差很大,为了使这些数据能放到一起加以比较,常需做变换。
      3.1.2相关说明:假设有N个样本1,2,…n,每个样本有m项指标x1,x2,…,xm,用xij表示第i个样品第j个指标的值,则可得到样品数据矩阵。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3/0_13150938060P38.gifAnalysis)" />
       3.1.3 常用方法
             1)Z Scores:标准化变换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155887u.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当抽样样本改变时,它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2)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281X466.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
      3)Maximum magnitude of 1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376kwZa.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最大值为1。
       4)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 规格化变换)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425u737.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最小为0,最大为1,其余在区间[0,1]内,极差为1,无量纲。
     5)Mean of 1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527Wd2d.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1。
       6)Standard deviation of 1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096572ZSKw.gifAnalysis)" />

           作用:变换后的数据标准差为1。
        3.2构造关系矩阵
              3.2.1 描述变量或样本的亲疏程度的数量指标有两种:
               Ø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样品,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或-1;彼此无关的样品相似系数则接近于0,聚类时相似的样品聚为一类
               Ø距离——将每一个样品看作m维空间的一个点,在这m维空间中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
            3.2.2 距离定义方式:
            l)欧氏(Euclidean)距离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1811IEaE.gifAnalysis)" />

           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
           但与各变量的量纲有关,未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也未考虑各变量方差的不同
          2)切比雪夫(Chebychev)距离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20197H7W.gifAnalysis)" />

         3)明氏(Minkowski)距离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1853y7Tz.gifAnalysis)" />

          4)夹角余弦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1867K8AK.gifAnalysis)" />

          用途:计算两个向量在原点处的夹角余弦。当两夹角为0o时,取值为1,说明极相似;当夹角为90o时,取值为0,说明两者不相关。
取值范围:0~1
          5) Pearson相关系数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1926ugms.gifAnalysis)" />

         6) Block:绝对值距离(一阶Minkowski度量)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2331M5Ib.gifAnalysis)" />

     3. 选择聚类方法
          1)系统聚类法(又称谱系聚类,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多)。
          2) 调优法(如动态聚类法)
         3)模糊聚类图论聚类聚类预报等。
      3.1系统聚类法
           3.1.1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令n个样品自成一类,计算出相似性测度,此时类间距离与样品间距离是等价的,把测度最小的两个类合并;然后按照某种聚类方法计算类间的距离,再按最小距离准则并类;这样每次减少一类,持续下去直到所有样品都归为一类为止。聚类过程可做成聚类谱系图(Hierarchical diagram)。
         3.1.2步骤:

              s1.构造n个类,每个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样品。

              s2.计算n个样品两两间的距离,构成距离矩阵,记作D0。
              s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
              s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步骤(5),否则回到步骤(3)。
              s5.画聚类图。
              s6.决定类的个数,及各类包含的样品数,并对类作出解释。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5/0_131521117833l1.gifAnalysis)" />

       3.1.3 方法:

              1) 最短距离法(single linkage)

              2) 最长距离法(complete linkage)
              3) 中间距离法(median method)
              4) 可变距离法(flexible median)
              5) 重心法(centroid)
              6) 类平均法(average)
              7) 可变类平均法(flexible average)
              8) Ward最小方差法(Ward’s minimum variance)
        a) 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
       b) Within-groups linkage 组内平均连接法
             方法简述:两类合并为一类后,合并后的类中所有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
      c) Nearest neighbor 最近邻法(最短距离法)
              方法简述:首先合并最近或最相似的两项
             特点:样品有链接聚合的趋势,这是其缺点,不适合一般数据的分类处理,除去特殊数据外,不提倡用这种方法。
       d) Furthest neighbor 最远邻法(最长距离法)
            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
       e) Centroid clustering 重心聚类法
            方法简述:两类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重心之间的距离,对样品分类而言,每一类中心就是属于该类样品的均值
            特点:该距离随聚类地进行不断缩小。该法的谱系树状图很难跟踪,且符号改变频繁,计算较烦。
       f) Ward’s method 离差平方和法
            方法简述:基于方差分析思想,如果分类合理,则同类样品间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小,类与类间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大
            特点:实际应用中分类效果较好,应用较广;要求样品间的距离必须是欧氏距离。
     3.2快速聚类
              3.2.1方法: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109/4/0_1315106454IDqz.gifAnalysis)" />

    四、谱系分类的确定
       分类准则:
          A.任何类都必须在临近各类中是突出的,即各类重心间距离必须极大
          B.确定的类中,各类所包含的元素都不要过分地多
          C.分类的数目必须符合实用目的
          D.若采用几种不同的聚类方法处理,则在各自的聚类图中应发现相同的类
 
    小结:
         聚类的关键:
             1)用什么指标(变量)表达要分析的样品?
             2)标准化方法
             3)选择聚类方法
            4)用什么统计量(距离、相似系数)描述样本间的相似程度?
           5)用什么方法(类间距离等)进行聚类?
           6)分成几类比较合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