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受无聊的能力
(2022-12-02 14:39:07)| 分类: 生活 |
今天读到一句话,在《幸福之路》这本书里,罗素说:“忍受无聊的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他认为,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对儿童的重要性,而那些不同的日子应该偶尔才有。那些过多的旅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并非好事,会让孩子长大以后难以忍受那些富含创造性的单调。
而不能忍受无聊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人。
我非常同意这句话。
这可以通过我个人的人生经历来印证,我小的时候,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时代,电影电视还没有普及,一台收音机就算是不错的家用电器,新华书店的书又少又贵得离谱。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从地上捡起一个写字的纸片我都能读,所以看到邻居家的老本《西游记》的时候,那种欢喜简直如洪水决堤一般喷涌而来。刚刚比炕高的我,不过三四年级的我,捧着砖头一样的书籍,读得废寝忘食、乐不思家。
现在的孩子能读进去原版《西游记》吗?肯定读不进去,因为他们有更好看、更简单的东西,可以填补精神上的虚空和生活的单调。可是我没有,所以半蒙半猜,年幼的我就在邻居家的炕边读完了这本书,然后反反复复复习。因为生活的无聊,我每天中午蹲在墙根上听广播里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评书,所以对那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等典故信手拈来。
所以,与其说是我天生就喜欢读书,不如说是因为岁月的无聊和沉闷,让我选择了读书来丰富生活,然后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再反思一下,我的儿子,拥有我血脉的儿子,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完全不像我呢?想想他小时候都有什么吧?看不完的动画片、玩不完的玩具、数不清的漫画,哪一个不比纸上思索联想更有趣、更形象?所以,他凭什么会养成爱书的习惯呢?
而且,我的爱读书也不过是趋避无聊的手段而已,一旦有了更有意思的聚会,更简单易懂的小视频,我不是一样趋之若鹜吗?
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看过太多绚烂的颜色,就不会在意最朴素的芬芳,尝过种种刺激的滋味,就不会将就平淡的口味。
可是,无论是在生活、学习,工作还是科研中,能够忍受无聊,实在是太重要了。
都说要快乐学习,可实际上,有几个人是一开始就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的呢?快乐的也许是最后的成就感,但绝不是学习本身。写作业,背课文,列公式,哪一个是有意思的,哪一个不是枯燥的?快乐只在成功后的刹那甜蜜,为了哪一点甜,我们究竟要忍受多少不懂、不会的急躁和时光在笔尖流逝的枯燥?
还有生活中,你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要忍受单调和无聊的。做饭,注意力就不能放在厨房以外的事物上,一边听小说看电视,想做好饭的基本没有,我就是这样。打扫屋子,可以一边拖地一边听歌曲了吧,实际上你看专业打扫卫生的,是不是也要沉浸在打扫的情境中。所以现在为什么流行起沉浸式这个词来,不就是让大家认真吗,而要认真,就必须忍受过程的无聊的单调。
这个世界上的繁华、喧嚣很多,没有人不喜欢热闹、精彩、有意思的事情的。所以,我们玩闹、游戏,我们聚会、拼酒等等,可是这些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一旦生活里全部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不但出不来任何成就,连心都会被腐蚀,精神都会被筛出洞洞来。
大概是因为人最终脱离不了大自然的属性吧。你看那些生物,植物的世界静默无言,动物的世界无知无识,那些微生物更不用说,所以,人凭什么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红尘中潇洒呢。
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无数个无聊单调的习惯汇聚而成的;每一伟人的岁月,都是远离喧闹浮躁、为所欲为的。古代臣子进谏君主,都是让君主远田猎,远歌舞声乐美色,而每一个钉在耻辱柱上的昏君亡国之君,几乎都跟快乐生活相关相连。
谁不喜欢放纵快乐的人生呢?人活一世如此短暂,按说应该随心所欲,享受尽世界上一切美好。可是,那样的人生又毫无价值。没有价值的人生,又怎么会有真正的快乐呢?
所以,寻求快乐,不断满足自我固然重要,学会与孤独作伴,能够忍受无聊,在单调的日子中,进行有价值的活动,人生才能更加充实。
忍受无聊也是一种能力,从小培养吧,如果不能,那就从现在开始培养吧。
祈祷!祝福儿子,心想事成!马到成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