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重读鲁迅的文章,仍然很喜欢。
前些年,鲁迅一度受到批判、指责、冷落,甚至许多文章被迁出了课本,以满足“高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作人,三怕写作文”的矫情,事实证明,文言文你还是得读,作文也必须写,而鲁迅也最终重新回归课本。
很多人在网上说,上学的时候因为不了解不理解,受课堂的荼毒,一度很厌烦鲁迅,随着年龄增长,却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崇敬这位伟人。说这话的人,上至大作家,下至小博主,应有尽有。现实也证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一代青年的长大,鲁迅越来越受欢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鲁迅说或者伪鲁迅说这样的句子。
也许,鲁迅文章的唯一毛病,似乎就是不适合天真无邪没有人生经历文化基础的小孩子读,也不适合自私自利满脑子世俗往来或者小资情调的老大人读。即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闰土》这样的文章,也有着别样的意味和丰富的意蕴,不同于那些真正的直白简单的儿童读物。所以,我真诚地认为,读鲁迅作品,最好晚一点。
晚一点,当你多少了解了世事的变化无常,看到了魑魅魍魉的轮番演出,感受了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体会了错综复杂的纠葛人性,读一读鲁迅,也许就能读出其中的水与火,情与仇,爱与恨、尖刺和柔软,深刻与直白。洗去一层层的嬉笑怒骂,看见卓荦和高尚,看见伟大和卓异,看见人心人情人性,看见水深火热中滚烫的衷肠,看见黑暗麻木野蛮疯狂中洁白的赤诚。
我是年少时就喜欢鲁迅的,第一次读《狂人日记》惊为天人。我从来不知道,在呓语谵言中也可以字字如刀,剥下几千年懵懂荒诞的外衣,直指最本质最核心的那一个问题,见他人所不能见,说他人所不能说,如此深刻,如此酣畅淋漓,又如此忧患、如此真诚。这大概就是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高境界吧。
我喜欢他文章中的炽烈的情感,喜欢他文字的克制犀利,喜欢他的反思和深刻,喜欢他的坦荡和高远。都说文如其人,鲁迅的文章就是鲁迅的性格写照。
喜欢读鲁迅的我呢?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不犀利,不爱憎分明,不够勇敢,更缺少韧的精神和敢于直面的大气磅礴。
我是第一周奋发,第二周混沌,第三周奋起的人,啊,第四周还没来到,我不知道自己会随波逐流,还是能够振奋前行。
缺少目标,不是找不到,是做不长;没有激情,不是不培养,是保持不长久。
我大概就是好逸恶劳的典型,就喜欢窝在家里,读读小说,浪费时光,而且,要一个人。
我这样的性情,怎么会喜欢鲁迅呢?
我不止喜欢鲁迅,还喜欢一切力量强大,感情鲜明的人!比如诸葛亮,比如孙悟空,比如李白,比如一切恣意爽朗向上的主角。
大概是在生活中太静太闷,我才在他人的爽文中寻找自己无法实现的劲爽强大吧。
可是,他人的终究是他人的;小说里的更是荒诞不经的。
我是不是也可以努努力,让自己也强一些爽一下?
加油,我自己!
祈祷!祝福儿子一起顺心如意!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