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情心被利用,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

(2015-11-15 19:59:58)
标签:

杂谈

大病、重病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事。如果有家庭不幸因病陷入困境,能集合大家的力量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自然非常好。

现实生活中,我的患儿家长也有些会借助网络求助,他们求助的目的无外乎有二:一是筹钱,二是求医。不难理解,如果家庭不能负担治病所需的费用,求助于他人很正常;如果诊断不明确或是家长希望得到更好的治疗,在网络上发声也很正常。

然而昨天我却看到一个奇怪的帖子,醒目地写着不需要捐款,只需要转发只求能治病的医生,“动动手指转发就能找到救我孩子命的人”。这么看来发帖者的目的应该是第二种,也就是求助网络,希望能找到能给孩子诊断和治疗的医生。

点开帖子,越看越不对劲。通篇文章充满了各种情绪的宣泄,一直在渲染孩子多么多么可怜,却一页医院的化验单、病情介绍都没有。真有这样求医的吗?没有帮助诊断的重要信息,这样让想帮你的医生怎么来帮你?如果不是求诊断治疗,那是不是经济困难求帮助呢?可帖子里又口口声声说,不需要捐款。真要让我糊涂了。

网络上不明不白的事很多,本想闭眼不管算了。可朋友们不断的艾特,让我打起精神来认真研究这事儿了。

拿关键句子一搜,今年5月和去年年底有两篇开头几乎一模一样的帖子。内文却有所不同。5月份的帖子里贴出了孩子的病历和检查报告。报告显示孩子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当时的时间是今年318日。去年年底的帖子则明确呼吁网友为孩子捐款。

http://ww2/large/8f026f6agw1ey1wjvb8e2j20ca0frabh.jpg 

看到这两个帖子,我感到震惊。为什么要隐瞒孩子已经确诊的重要事实?为什么曾经需要经济援助但现在又声称不要捐助?

发帖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再看看昨天刷屏的帖子,发帖时间是118日,发帖者是“爱城阳”公众号。帖子中留有孩子爸爸的电话号码,15020224223,一个山东菏泽的号码。拨过去提示是空号。5月份的帖子里也有孩子爸爸的电话号码,15020224567,拨过去一直占线。

联系不上家长,心中的疑惑得不到解决。

不过手机尾号为4567连号,这很可能是个需要付费购买才能获得的靓号,推测家长的经济情况应该不会太糟。

这时网络上不同的声音也显露出来,有条朋友圈截图请求大家不要再转求助的帖子,因为“打电话过去,没说两句就问我要给他们多少钱。而说起孩子病情,接电话的人似乎不关心。”

http://ww1/large/8f026f6agw1ey1wmw7nqkj20c70jo0v8.jpg 

赶巧的是,在我写这篇帖子时,“爱城阳”公众号于1115日下午又推送了一条消息《停止转发谣言!你们不能帮忙就不要帮倒忙了!!》。大意是孩子爸爸从来没有在电话里要求任何人捐款。希望大家多多转发正能量,多多传递爱心。

http://ww1/large/8f026f6agw1ey1wpn4o39j20c80kvmz1.jpg 这更让人纳闷了,既然孩子已经确诊、已经住院,不需要找高明的医生,又不要求网友捐款,那求转发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叫不能帮忙就不要帮倒忙?

逻辑上完全说不通啊。难道发帖人还有别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患儿家长求助网络不乏感人的例子。例如重症手足口病的翔宝,8个月时重病入院,生命垂危,经过3年的治疗和康复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在他身上我见到了宝宝父母的不离不弃和千万爱心妈妈用上百万善款支撑出来的医学奇迹。但我也见过,患儿父母衣着靓丽,拿着最时兴的iPhone手机,却在网络上哭诉家境贫寒,为刚出生的孩子筹措万把块的住院费。

我推测有以下几个可能:

1.公众号“爱城阳”的营销手段,以此赢取点击率和关注;

2.当事人的心理学手段,目的是钱。可以归类于逆向营销,因为很明显治病是需要钱的,其以这种“不需要钱”的口号,可以精准地博得有实力有愿意的支助者的同情,且不需要过多解释;

3.纯粹是家属情绪的渲泻。不过这种可能性极小,家有小孩躺在医院的家长,不太可能有心情在网络上瞎灌水;

4.骗子骗钱。如果联系电话不是家属的号码,而是骗子的号码,那就是十足的骗局。

这个迷雾重重的帖子,我还看不清真相。

但如果大众的同情心被利用,帮不到小孩,则受伤害的是社会的公益,是大家的慈善;而污染的是社会的风气,是公序良俗。这种结果,是我,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