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为中心】以学为主,“学”是什么(转载)

(2016-02-25 16:13:36)
标签:

365

【学为中心】以学为主,“学”是什么




 

    以学为主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理念,其实,在《论语》和《学记》中,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是主,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如今重提学生为主应属于返璞归真,是在回归教育原点。如果学生的真正学起来了,必然要促进教师的教。周彬的《坚守学生立场》对于生源差的学校里的老师很有指导意义。

    一、如何看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则直接影响师生之间在课堂这个时空里的活动的效果。

    周彬用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来揭示师生之间的关系。医生对病人是非常重要的,但医生的重要性必须以病人信任与接受医生,必须以病人心甘情愿地吃医生为他开的药为前提。病人转身离去了,有可能靠着自身的免疫力病人也会恢复健康,也有可能病人会为自己的无知和固执而承受巨大的代价,但这却让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到,如果医生走不进病人的心理带来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不但病人要随无医可治的后果,医生也无处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

    学校里,学生好似病人,教师好似医生。但是学生还没有病人随时转身而走的权利,他必须坐在教室里。

  在课堂教学中,表明上教师显得非常强势,教学内容是教师预先选定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预先设计好了的,整个教学过程也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但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课堂教学中的主宰者永远是学生,而且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着最终的决策权,他可以选择参与课堂教学,也可以选择不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对教学过程的掌控会影响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教学,但最终决定参与课堂与否的仍然是学生自己。破解这个难题的是目前比较火的学案导学法,不过现实中的学案导学法还是在教师掌控下,还不是真正的以学为本。

    如果学生有了像病人那样的自由,学生可以自学,可以像其他老师学习,那么教师的价值何存呢?学生可以独立于教师而存在,而教师必须依附于学生而存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对接于学生的学,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时,不管这个鸿沟是由于知识的差异导致的,还是由于情感的疏离而导致的,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仅仅失去教师指导自己的机会,但教师会完全丧失自己的教学价值。

    所以,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发挥出来,就必须先想法让你的学生接受你的教育,信任你,跟着你走。

    当我们在抱怨生源比较差,当我们在抱怨学生比较笨的时候,却很少听到有学校或者教师针对比较差的生源,针对比较差的学生,开展了什么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周彬的问题恰恰是我们应该好好反思的!

    二、周彬用一个最普通的例子来告诉我们:教的目的要建立在学生学的目的上。

    学生课堂上睡觉,如何处理?周彬处理最符合人性,那就让他睡会吧。可是现实中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则不这样处理。

    面对一位需要睡觉的学生,除了让他睡觉之外,我们别无选择,因为再好的教学内容和再科学的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接受教育的学生是清醒的为前提。换句话说,不管教师是多么的清醒,只要学生不清醒,都是不可能产生教育效果的。当学生听了三遍也没有听懂自己的内容,除了让他们不要再听下去之外,我们也是别无选择的,用同样的方法再讲一百遍学生也是听不懂的;这就意味着再辛苦与再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以学生可以接受与可以理解为前提。

    如果没有对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预设,相信课堂教学会更加的低效和无序。问题在于,尽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预设得非常的完美,如果这节课学生因为有事没有来听课,那所有的预设都将永远是一个假设而已。我们很多老师其实是在想象中上完课的,课堂出现无效、低效,教师不反思自己反而怨学生,管理者也不深入反思也怨教师,这种怪圈必然造成无效低效的学习,必然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实中,我们很少真正弄明白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大多是假设学生来学校都是来学习的,都是爱学习的。没有弄清学生学的目的就开始教学,自然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教是引领学生的学。这需要一种教育智慧的引领。引领意味着这种对接,不但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还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导向力。

    吸引力意味着课堂教学不能离学生太远。不能离学生太远首先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不能离学生太远,避免因为教学内容离学生原有知识距离太远而不能形成知识间的联结,使得学生上课听不懂,或者听懂了但融不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于是这样的课堂也就是过眼烟云了。

    导向力意味着课堂教学要能够超越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课堂导向力在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教学内容的难度上要与学生当前知识存量保持一定的张力,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或者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还是掌握不了教学内容,都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运行;二是教学内容的宽度上要与学生知识容量保持一定的张力,超出学生知识容量的部分,哪怕非常简单,对学生来说都是因为陌生而增加难度;三是教师对待教学内容的态度要能够引领学生对待教学内容的态度,如果教师只是强调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什么用,那只能证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师自己并不认为这些教学内容对自己有用。

    当学生真正地学起来,教师更要琢磨自己的教育智慧,更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法,就不是教师在没有准确了解学情下的闭门造车,而是真切地去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能引领学生深入发展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