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活动《求最大乘积》

(2015-04-06 12:18:26)

“国培计划(2014)” ——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

                         教学设计表

 

课题

数学活动《求最大乘积》

省份

安徽省

阜阳

/

界首

单位全称

界首市王集中心学校

教师姓名

王素敏

学科

数学

学科(版本)

沪科版

章节

第八章

学时

1

年级

七年级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过二元一次方程、有理数的乘法、整式的加减等有关知识,本课时让学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最大最小积问题的原理及解题思路;从而理解并掌握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最大最小积问题的原理及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数学原理的掌握.

教学准备

计算器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环境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时间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

 实验操作、引入新知

在数学计算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几个数相乘,使得乘积最大最小的问题。如何排列呢?

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举例:周长为24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长时,面积最大?(长和宽为正整数)

序号

周长(cm

长(cm

宽(cm

面积(cm2

1

 

 

 

 

2

 

 

 

 

3

 

 

 

 

4

 

 

 

 

5

 

 

 

 

6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与宽越接近,所得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简称“接近原则”,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顺利解决今天的这个问题。

 

 

 

 

 

5

 

 

1.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2.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差值越小,乘积越大。

 

创设情境,探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打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能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进而唤醒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在大屏幕投影)

将数字12345组成一个3位数和一个2位数,每个数字仅用一次,怎样分这5个数字,使组成的两个数的乘积最大?我们怎样思考这个问题?

 

 

 

 

 

2.请你任选5个不同的数字,按问题1的要求,组成一个3位数和一个2位数,使这两个数的乘积最大(实验时可借助计算器)。

 

 

 

10

 

 

 

 

 

6

 

 

学生自主解决,再小组讨论。

几位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路。

学生分组展示劳动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

531×42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积极性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

三、

类比发现

形成规律

3.1)根据问题1和问题2,猜想合乎要求的3位数和2位数的特点;

 

 

 

 

 

 

2)若这5个数字分别是a,b,c,d,e,且有abb cbde(e0),根据你的猜想写出这两个3位数和2位数.

 

如果把上面所有问题1和问题2中的“最大”改为“最小”,又该怎样排列呢?

请认真观察、比较,要使组成的两个数乘积最小,这两个数必须符合什么特点?

 

5

 

 

 

 

 

 

 

 

10

 

 

乘积最大:大数尽可能排在高位。两个两位数的差尽可能小。

简单地说就是:数越接近,乘积越大。

 

 

100b+10c+e

10a+d

 

乘积最小:小数尽可能排在高位。两个两位数的差尽可能大。

简单地说就是:数越悬殊,乘积越小。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从数字到字母,符合学生有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反观课堂

 畅通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哪些困惑?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3

学生集体交流,总结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教师根据情况补充、纠正、点评.

课堂小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五、

作业设计

1.用 9.8.7.6.5.4.组成三位数乘三位数,乘积最大和最小的算式
    2.
已知:A=123456789×987654321B=123456788×987654322不计算比较AB的大小。

 

 

1

 

 

 

学生课后练习

巩固新知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一、实验操作、引入新知      三、类比发现,形成规律:           四、反观课堂,畅通收获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数越接近,乘积越大。           五、作业布置

数越悬殊,乘积越小。         

                 

教学反思:本设计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法的教学模式,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针对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我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教给学生观察、表达、类比、概括的方法,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找规律,教师只是起点拨、补充的作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初步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