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让我明白:只有豁达的心胸才能够隔着千年时光治愈人

2023-08-11 14:30:02

2022年十月三日,我徒步了双岭路线,看到了优美的风景;随着风景一起跃入我眼眸的还有苏东坡的那句诗:“而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知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也想到了苏东坡所说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了黄州,虽然尚且留着性命,但是苏东坡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只能够借着被贬的时光游山玩水,在书本里面常有,让自己不断地经历,不断地释怀,也不断地...和自己的人生和解。

后来,苏东坡又被贬惠州,儋州,还被贬到了海南去...但即使如此,苏东坡也没有被这些事情打倒,他像是一个天使一样,即使仕途不如意,但还是用自己的乐观豁达影响着千年之后的我们,还是用自己的慷慨让我们明白人生的苦与乐。

苏东坡的经历不只是一个人的经历,仿佛隔着千年时光之后的我们,也被他的经历所感染,所感动。

我读过的书本,我走过的道路,都曾经治愈我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之前,文采斐然,乐得不知道东南西北;被贬到了黄州之后,人人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这种生活的落差,人情的冷暖,让苏东坡每天都觉得十分难熬,彻夜难眠,但是生活已经如此,如果整日沉湎在痛苦之中,我想苏东坡就不会成为今天的苏东坡,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物,也不能够照耀千年后的我们。

苏东坡在人生失意的时刻,把自己整个人埋在书本之中,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录。有一次朋友朱载来探望苏东坡,发现他捧着一本《汉书》一边抄一边读。

朱载惊讶地说:“你还有心情抄书呢?”

苏东坡坦言道:“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每次咀嚼,都获益良多。

公元1082年,“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等着苏东坡来书写;可就是这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在写字的时候也是随着自己的性子,慢慢悠悠地书写着;也是随着自己的性子,一点一点地磨平自己的棱角,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如果是我们普通人,一个普通的演讲稿都要准备好几天,而苏东坡却随随便便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我想正是他这种豁达的态度,才让他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

对于苏东坡来说,他读过的书本,看到过的前人的思想,其实都在无形之中治愈了他,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他。其实,你读过的书本越是厚,对抗困难的底气就越是足

我品尝过的美美的食物,也曾经治愈我

苏轼一生发明过“东坡肉”,写过《老饕赋》,曾经“日啖荔枝三百颗”,也曾经发现了生蚝的可口味道。

苏轼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轼一生几起几落落落落落,三次被贬,但即使如此,也没能够阻挡苏轼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苏轼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还说:“五日一见五花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苏东坡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轼还说:“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用一生的时间,给我们打了个样,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才能快乐,然后功成身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我想,前辈们用自己的一生讲述的“快乐”二字,我一定要牢记才可以。

苏轼还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楼高满地芦芽短,最是橙黄橘绿时。”

年可能,对于吃,苏东坡研究的多么透彻,如果回到了古代,我也想要跟在苏轼的身后,做一个小小的跟班,感受跟着苏东坡品尝美食的快乐。

我走过的长长的道路,也曾经治愈我

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世上的人和事,来去都有他的时间。有人曾经把苏东坡的足迹绘制成了一张地图,苏东坡一生辗转各地,走过了北宋的大半疆土;苏东坡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都在被贬、被流放的道路之上。

       虽然如此,苏东坡还是锻炼了自己坚强的内心世界,用自己治愈了自己。

        苏东坡的一生,不像是魏晋名士一样,一身嬉皮士的造型;也不像是李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一身潇洒,还不像是杜甫一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苦哈哈,苏东坡虽然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还是过的很快乐。

        苏东坡敬天、敬地、敬神明、敬自我,在孤独中与世界对话,将自己的思念与感伤,快乐与凄凉,将生命中所有不能承受的轻与重,都散落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之中,人生之长,苏东坡用自己的方式去治愈自己,为自己疗伤,让生命有一个进步的过程,让人生能够不断地前行。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