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拳六派—赵堡,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太极有什么区别?

(2013-04-11 18:25:16)
标签:

历史

武当

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六派—赵堡,陈氏,杨氏,吴氏,孙氏,武氏太极有什么区别?

      在太極拳花園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着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徵。

     明末清初,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与徒弟陈王廷合画像,在陈氏宗祠掛300多年至文革,供陈氏子孙跪拜。说明陈氏太极拳是由赵堡太极拳所传授,

     说明陳王廷不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有源地,其后人应尊陳王廷是‘陈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才是明智的…

 

满意答案武当赵堡弟子

 

追根述源:

武当赵堡太极拳以老子、宓子、麻衣真人、陈抟老祖、火龙真人、张三丰等道家为渊源,由张三丰之徒刘古泉(云游道人)明嘉靖年间传王宗岳太极拳。自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1574..1655),承山西王宗岳(字林桢(1525-1606))所传武当张三丰太极拳(时称太极拳十三式、道传正宗太极拳)。

在万历三十三年(1606)蒋发收赵堡镇邢喜怀为徒。之后,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传承1-10代。

第10代传人郑悟清、郑佰英、候春秀1938年后在西安传授武当赵堡太极拳。现己传13、14代…、

明末清初顺治年间、1645年后晚年的蒋发收陈家沟陈氏九世孙陈王庭(1600.1680)为徒,传授太极拳,…明末清初以后陈家沟有了太极拳传授,其后人称之陈式太极拳。陈王庭并非太极拳創始人,谨为陈式太极拳始祖,中国太极拳創始人为武当太极祖师張三丰。陈王庭得赵堡蒋发传太极后传至重孙甲弟后无人练了,断了。直到乾隆年间赵堡太极拳第四代陈敬柏在赵堡镇开武馆第二次传给陈家沟的陈继夏赵堡太极拳。陈继夏、→传陈秉旺、→传陈长兴(1771-1853)、陈长兴传于四儿子耕耘与永年县的楊露禅。耕耘传长子延年、传次子延熙,延年传子登科,延熙传子发科(1887..1957)。登科传次子照丕(1893..1972,照丕代表陈式老架小架),1928年41岁发科定居北京,传太极拳给子陈照奎(1928..1981照奎代表陈式大架、新架)。照奎1962年到郑卅教拳收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人传陈式大架(俗称北京架)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小架,源自赵堡)与武当赵堡太极套路基本是一样的,区别之处近代陈式拳有添改动作加有炮錘、行拳依炮锤发力,外方内园锤手顿足。而赵堡太极拳承架行拳舒缓柔和轻玲园活,保持着武当真传太极拳仙风道骨飘然之度。陈长兴又传杨露禅(开創杨式太极拳,杨露禅在赵堡得太极拳理,因杨露禅得陈长兴早期之太极拳架,无明显发力,楊式又因无炮锤影响,所以能保持着武当拳的行拳之风度)。杨式传吴式,吴式传常式;赵堡太极拳又传武禹襄,武禹襄并在赵堡得太极拳理,武又传楊班候(楊式老架小架;众人熟知的楊式太极拳是近代楊澄甫定型架为楊式大架),武式又传李式、又传孙式、又传郝式后称武派太极等…;完成了中国的太极拳传承史。

 

    【相关资料】 

陈氏太極拳

      太極拳泛指中古今所有门派太极拳之总称,太極拳自古源于武当山由张三丰所创。而当今河南地方上为其经济利益吹捧打造“陳王廷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有源地”的品牌…不顾历史有证,纯属胡说八道。说明陳王廷不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有源地,其后人应尊陳王廷是‘陈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才是明智的…

陳王廷(1600-1680) 陈氏 明末清初人。

     据考证:明末清初,1645年清军入关后,赵堡镇蒋发生活所迫投靠财主陳王廷,蒋发(1574-1655,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将太极拳传授于陳王廷(1600=1680 有蒋发与陈王廷合画像掛陈氏宗祠几百年止文革为证),传至重孙甲弟断了。清乾隆年间赵堡第四代宗师陈敬柏将太极拳再次传入陈家沟陈继夏,继夏传秉旺,陈秉旺传陈长兴,这个时期陈家沟陈长兴与赵堡镇传人关糸密切,都尊武当张三丰为太極拳祖师,尊赵堡蒋发为太極拳宗师…。

 

民国二十四年山西王新午著《太极拳阐宗》一书 有如下记载:

 

陈长兴之太极拳

陈长兴,(1771-1853)河南怀庆府陈家沟人,立身常中正,行止端重,人称之为牌位陈。长兴父秉旺,与弟秉壬、秉奇均精太极拳,号称三杰。长兴曾设药肆于广平府,门徒甚众。子耕耘,字霞村,能世其业。长兴之徒,以杨福魁为最著。按《陈氏家乘》载:“远祖名王廷字奏庭者,明末清初人。精太极拳,于山西访友,遇叟命一童与之板跌。童子遂搂其腰亮起,用膝膝其气海者三,忽老幼皆不见。又后有蒋姓仆于公,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窃按蒋发,人称蒋八,曾从登封李际遇与奏庭战,蒋八当即蒋发。发自山西学太极拳,造诣甚深,盖得王宗岳之传。后至温县,从陈氏,必将其所能传于陈沟,是蒋之太极拳,非自陈沟学也。而奏庭自述词中,有“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之句,遂有谓太极拳法,创自陈氏者,未足以信证。以太极拳自唐以来,已盛行于世,历宋元明清,流派更多,其名称亦不一致,今人总名为太极拳耳。按之三十七式、小九天、后天法等,与十三式,非但原理不异,即姿势名称、着劲方位,相同者多,不相同者少,因此可证知太极拳不自陈氏始。陈氏所造者,亦未必为太极拳。若创于陈氏,何能与唐宋以来相传者多相同耶?此仅就太极拳之范围说也,若考太极拳式中之懒扎衣、单鞭等名称,明戚南塘《纪效新书》中有之,山西洪赵诸县所传之通臂拳,尤十九相同,则又不仅太极拳所专,而亦可知道非创自陈氏也。即陈氏谱中之各种拳械,亦未可肯定为陈氏所自创。以流传极为普通,能者甚多,且非一派一门之术,惟陈氏拳法,在清之中叶为最盛。而长兴以其徒杨福魁,始播其术于燕京,即今盛行之杨氏太极拳也。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于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于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松靜自然,獨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于李之師郭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 600多年历史是由武当山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張三豐之徒刘古泉(云游道士)传山西王宗岳,王宗岳傳赵堡蔣法。蔣法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张应昌、(張彥又传与赵堡镇陳清萍,陳清萍下传又有几个分支,如代理架、呼雷架、腾挪架、...等),傳張敬芝,傳陳英明,傳王慶升...,等歷代傳人經數400百年的辨理、武当道传太极拳在赵堡镇習技傳下來的称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有師傅口傳和身教。理論有:王宗岳解释了張三豐太极拳经專著《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太極拳理论著作在趙堡太極拳内传承。趙堡太極拳是武当道传至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徵。

 

明末清初,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蒋发与徒弟陈王廷合画像

     在陈氏宗祠掛300多年至文革,供陈氏子孙跪拜。说明陈氏太极拳由赵堡太极拳所传授

     说明陳王廷不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陈家沟不是太极拳发有源地,其后人应尊陳王廷是‘陈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才是明智的…


http://s8/mw690/8eebc321g7c351dc6e21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