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热带雨林植被

(2014-03-25 09:25:55)
标签:

教育

热带雨林主要表现有五大现象:老茎生花(生果)、寄生(附生)、板根、绞杀、滴水叶尖。

 

   老茎生花现象是一种原始现象,即同一株植物上的生殖部分与营养部分,在空间上彼此隔离开来。也就是说,花气开放在树冠顶上、枝叶丛中是进化的高级现象。

     老茎生花是热带雨林树木的一个特殊现象。从进化观点看,花是植物适应昆虫和动物传粉者的一种器官,花在植物体上产生的位置是最能引诱和方便昆虫或动物为其传粉的位置。热带雨林中,昆虫和其它动物传粉者主要在林冠下一定高度范围活动,而成年树木的枝叶往往高不可及。老茎上生花无疑最能显露自己和使得昆虫及其它动物传粉者最易触及。

  除老茎生花外,有些树木是老枝生花,而有的树木,如棕榈类植物,不仅花从茎上长出,而且还形成一个巨大下垂花序,叫鞭花。枝花和鞭花也同样是树木对昆虫传粉的一种特殊适应。

在温带和寒带地区生活的人,他们看惯了树木的花开在一年生或二年生的枝条上,果子也是如此。一进入热带雨林,他们便很快发现,这里的情况异常,一簇簇的花、一串串的果是开在或结在树木的大枝桠、粗大的树干上,有的甚至长在树干的基部上。这就是热带雨林特殊现象之一的“老茎生花和老茎结果”。

http://s2/mw690/002CfveOgy6HzTJuEW5f1&690

http://s8/mw690/002CfveOgy6HzTK8agv27&690

  进一步观察,人们便会发现,那种金黄色的花朵一簇簇着生在大枝桠上的火烧花树(Mayodendron igneum)那种紫红色果子一串串悬挂在老枝和树干上的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和那种紫红色、果子较大,一丛丛和一串串结在树干及其基部的木瓜榕(Ficus auriculata),它们都不是热带雨林的高大乔木,而多是林中的下层乔木。如果具有一些植物学知识,你也会发现,它们是属于很多家族(科)的植物。这都说明了“老茎生花”的现象与它们所处的热带雨林的环境有关。原来热带雨林的乔木,根据它们树冠所占据的垂直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层乔木高三四十米,植株少,树冠开展,虽大而稀疏分布;中层乔木一般较多,二三十米高,树冠密集且深厚;而下层乔木一般在十米以下,它们的树冠往往接近于中层乔木树冠的下面。问题就在于这些树木不管它们是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的,都需要昆虫为其授粉才能结成种子,繁衍子嗣。如果它们的花朵开在一二年生的枝条上,它们便难以把华姿向昆虫展示,因为在那里不方便昆虫的活动。妙就妙在它们把花朵开在老枝和树干上,那里离地面的草本、灌木层有较大的距离,比较空旷,花朵容易被在此空间活动的昆虫发现和光顾,获得授粉的机会较多。“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老茎生花”是某些树木在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一种适应对策,它虽然不是植物中的那个家族的专利,但这种特性却是可以遗传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栽培了很多这类植物,离开了热带雨林,它们还是“老茎生花”。但有些种类如木奶果,它们在大枝桠和茎干上结的果却是大大减少了,这除了它们离开了阴湿的环境外,缺乏为之做媒的传粉昆虫是更重要的原因。

寄生http://s8/mw690/002CfveOgy6HzU0Pttl37&690

     科考队在爪哇海一座岛屿考察热带雨林时,就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寄生檀香树,为争夺阳光,数百棵檀香“杀手”将一棵寄主吸干榨净。

  这棵“寄生树”外观奇异,主干高30多米,异常倾斜向光的一侧,笔直向上伸出上百根手腕粗细的新树干。远远望去,大树就像被悬空吊起。“别看这是棵参天榕树,再过不到一年,它就会一命呜呼。”中科院新疆生物地质研究所周华荣教授走近细看,发现新树干原来是“杀手”檀香。

  据周教授介绍,檀香是一种古老、神秘的半寄生珍稀树种。它们的须根上长着千千万万个“锥盘”,这些“锥盘”不仅仅能紧紧地吸附在寄主植物上,还能扎根体内,掠夺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并不断直立向上生长,爬在寄主头上吸收阳光雨露。最终,寄主被吸食一空,日益变粗的上百棵寄生檀香树则渐渐腰折倒地,将寄主作为“垫脚树”狠狠踩在脚下,长成一片新的树林。

  虽是无情“杀手”,檀香却是一种集芳香、药用、材用于一身的珍贵树木。檀香木、檀香树脂、檀香油可用于中药、雕刻工艺品和高级化妆品等,檀香树被现代社会誉为“黄金树”、“摇钱树”、“皇室树”、“神圣树”。

 

 

 

板根,亦称“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资源的激烈竞争。因地面表层的土壤肥沃、越靠近地面,植物间的竞争越激烈;在土壤深层,因土壤瘠薄,而且空气稀少,不利于“呼吸”,植物间的竞争不激烈。

板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使这种“板根现象”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云南孟定沟谷中的雨林,具板根的乔木占乔木总数的60%,如高山榕、大花五垭果、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fic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板状根的植物。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实际上,在热带雨林中上层乔木所具“板根现象”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显然它与地上部分的压力和树木的浅根性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它们也许是受某些还不清楚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因为在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现象”的树木,在它们还是小树时,它们往往就具有小板根,以后随树木的长高而加大。

4 板根的优势

  http://p5.qhimg.com/dr/200_200_/t01ce99532f311fa58c.jpg

  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5 奇妙的板根

  http://p3.qhimg.com/dr/200_200_/t01b4c8c642d253cf59.jpg

  板根是热带雨林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被早期欧洲的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由于板根的存在,才至于十几个人才能够合围过来这些巨树,这也使得伐倒热带雨林巨树分外困难。进入热带雨林,人们会对各种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它们对热带雨林潮湿环境的多种微妙适应赞叹不已,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在西双版纳密林里,有一种可怕的自然景观,一种植物会把高大的乔木“绞杀”掉,并取而代之。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常见的是,榕树的果子被鸟嚼食以后,种子不消化,随粪便一起排泄在其它乔木上,种子遇到适宜的水分和空气,就发芽,长出许许多多的气生根来。这种气生根,吸食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成为附生状植物。后来其根系循着被附着树木的树干、枝杈发展并长入地下。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后迅速生长,攀贴在树干的根系长出众多的侧根,紧紧包住树干,很快形成网状缠绕。       久而久这,乔木由于缺乏养分、水分、阳光和空气,就逐渐枯萎而死了,气生根就代替了被它“绞杀”的乔木。残酷吧!榕树的气生根“绞杀”一棵乔木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http://s15/mw690/002CfveOgy6HzUodUzYee&690

 

俗话说的“独木不成林”有它深奥的哲理。然而,在高温、多湿的热带雨林里,却出现了“独树成林”的奇特景观。能够形成“独树成林”奇观的,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是一种叫大青树(Ficusaltissima)的高大乔木,它们与热带雨林所存在的“绞杀现象”有关。

  大青树是榕树类(也称为无花果)的一种,这一类群的植物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50多种。它们的果子是很多鸟、兽取食的主要对象,由于它们种子很小,种壳十分坚硬,不容易被鸟、兽消化系统破坏而随其粪便到处传播。有二三十种榕树的种子能在阴、湿环境的其他树木枝桠上发芽、生长。开始长出的根是气生根,能吸收森林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成为附生状的植物。后来这些根系循着被附着树木的枝桠、树干向下生长并长入地下。当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后,幼苗迅速生长,攀贴在树干的根系也长出众多的侧根包围树干,这些侧根又长出侧根,把被附着的树干紧紧包住,而且这些根系在相互接触的地方能愈合。这样,它们便对为它们提供种子萌发、植株生长条件的树木进行绞杀,可谓“忘恩负义”。绞杀植物对被绞杀的树木是十分凶残的,全方位进攻。在地下,它们掠夺水分和营养,使被绞杀树木处于饥渴状态;在地面,它那如篮状的根系紧紧地箍着被绞杀树木的树干、枝丫,抑制其增粗,阻止其水分、养分的输送;而在树冠上,绞杀树很快分枝、长叶,与被绞杀者争夺空间和抢夺阳光。热带雨林中被绞杀的植物,几乎无一幸免,都要死亡,而绞杀者则取而代之,把被绞杀者的残骸也当作营养慢慢享用。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1/11/20111129092800.jpg

森林中的绞杀者

http://www.chla.com.cn/uploadfile/2011/new2011617/images/2011/11/20111129092834.jpg

附生性植物

  当榕树作为绞杀者完成对其他树木的绞杀过程以后,一些种类如大青树,它们的枝桠逐步向四周扩张。当巨大的枝桠长到一定长度,负荷过重时,便对枝桠的某些地方的皮层形成挤压,自己造成损伤,或由于森林内因大风引起与其他树干碰撞而损伤或由于林内上层树冠的枝条断落被打伤时,它们便在阴湿的条件下在受伤的部位长出一条条的气生根。这些气生根长入土壤后,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很快就长大,成为支撑着粗大枝桠的“树干”。这些“树干”少的数十棵,多的数百棵,形成了“独树成林”的奇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科技人员,根据大青树产生“独树成林”的机制,已在植物园中对一些通常不长气生根、不形成支柱根的榕树进行人工处理。现在,园中已有人为的“独树成林”景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