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体”作文素材大全》初中版8:自己的桃花源

标签:
杂志美文 |
分类: 刘言世语 |
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中,有一组镜头是记录作家阿来在他的家乡川藏高原上拍摄植物花草的,那种敬业的劲儿,丝毫不亚于写小说。原来,从2010年开始,他就一直关注和着迷于拍摄野生植物,并想做一份关于青藏高原野生植物的物候记。迄今为止,他拍摄并加以文字注释的植物花草已多达800余种,还无心插柳地出了一本书叫《草木的理想国》。
阿来之所以做这些,完全是个人的小兴致,他把这种兴致叫做“非功利爱好”。他说:“人一定要有一个非功利性的爱好,既可养心,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历时十年,他给那些千姿百态的植物花草建造了一个理想国,而那些植物花草,无疑也是他的理想国。
写出《边城》、《萧萧》等经典名作的沈从文,对文学的热爱自是毋庸置疑,但他对文物的爱好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一生痴迷”喻之,毫不为过。
早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担任副教授时,写作授课之余,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跟朋友一起逛夜市,淘古董,那些宝物常常看得他张大了嘴巴。
之于文物,沈从文的一生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收藏和研究。他的前半生基本是收藏,后半生则侧重研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收藏也好,研究也罢,他始终都是抱着非功利的心态,同时也是以非功利的姿态来做这件事。别人收藏大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藏”,是藏起来等着升值的,而他的收藏只是过过手而已,那些宝物最后大都捐了出去。当年北大博物馆创建时,他就功不可没。他以为,收藏文物古董真正的价值是与更多的人分享,锁在家里孤芳自赏有何意义!
闲暇时,我喜欢写点东西,虽也属从骨子里喜欢的那种,却并不曾奢望过一定要写出什么大的名堂来。而且兴至则写,否则,宁肯闲坐一隅观鱼赏花,也绝不无病呻吟。便有朋友说我:不够勤奋,你应该为自己制定一套创作计划,诸如一年必须发表多少万字,再出几本新书,拿个什么奖等等。我十分晓得朋友好意,以及“望友成龙”之殷切。但我只能心领,写作于我,纯属人生一好,既不想以此为生,也从无借此来弄个什么光环罩在头上的想法。它对我唯一的用途就是愉悦自己。
正因为非功利,所以发表与否,稿费多少,有无名气,我并不太在意。不在意,便写得坦然,便无患得患失之惶恐,便一直乐在其中。
其实在内心深处,人们都向往能有一个自己的桃花源,那里与世无争,没有烦恼,然而现实中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完全可以在世事的繁杂与忙碌中寻得自己的一片净土。无功利的爱好便是这片净土,在这里只有爱好和自己的存在,你尽可以陶醉期间而无需自拔。
所以人活一世,至少需要一种非功利的爱好:比如爱钓鱼,并不是为了解馋;爱书法,并不是为了卖钱;爱唱歌,并不是为了当歌星;爱跳舞,并不是为了上台表演……如此,秋去冬来周而复始的庸常日子,才不会感到乏味,因为它不仅仅使富裕的精力有所附丽,更使精神有了种舒展自如的安置和发挥,继而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真谛。-------摘自《“意林体”作文素材大全》初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