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公报》发表:诗意新秋

(2022-09-26 10:04:51)
标签:

副刊美文

分类: 刘言世语

 《大公报》发表:诗意新秋


   诗意新秋

                           /刘世河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在诸多写初秋的诗词中,我尤其喜欢陆游的这首《闲适》。放翁说一年四季他都挺喜欢,而最得意的还是孟秋时节。秋高气爽,柴门傍着野水,最适宜与闲来无事的邻里老叟相聚,品茶聊天。时值初秋却不言“初”,而用“新”字取而代之,甚妙!一个新字,既指新秋,又是秋始,一语双关,生动贴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如果说放翁的《闲适》表达的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恣意抑或小浪漫,那孟浩然的这首《初秋》便是实笃笃的写实了。夜渐长,清风凉,炎暑退,小草顶露光,这些正是初秋时节自然现象的真实写照。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而白居易的这首《早秋曲江感怀》感的则是“暑去秋乍来”之怀。那“暑”到底什么时候才去呢?立秋之后的处暑既是。古语中,处暑的处字,乃止也,故处暑亦有“出”暑之意。实际上,也只有到了处暑才算是秋天真的来了。民间素有:“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的说法,“立秋”只是概念上的秋至,而真正气象上的秋天得等到处暑。

而且,处暑一到,不但暑热戛然而止,空气不再灼人,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越发显得疏散而自如,所谓“天高云淡”说的就是这个时节。所以民间还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实也是“出游迎秋”之意。李贺有一首题为“马”的五言绝句,写的就很大气磅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彼时豪情万丈的李贺是想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而时下的我们则可以移步室外,缓缓足行于自然中,不紧不慢地静赏清秋之美了。

初秋的夜也很美,一轮金黄色的月亮仿佛刚从一湖清澈的水里沐浴出来一样,温润而明亮。偶尔,会有一溜淡淡的乌云在月亮上渲染,整个夜空也就有了山水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下最适于静坐沉思,无论是思人还是怀物,更有秋虫在一旁默默地为你浅吟低唱。

立秋到处暑也是由夏到秋的过渡,期间炎热渐退,秋凉缓缓而来;树叶渐黄,但绿色尚是主角;浓云渐淡,蓝天却越发的蓝。而无论是炎热的渐退,还是树叶的渐黄,抑或浓云的渐淡,这些“渐”不正是季节里最美的意境吗!新秋,虽也属秋季,但万物尚未凋零,所以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盎然。虽有凉风,但正午依然还要热一小会儿,那是秋对夏的不舍与缠绵。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说到缠绵,清代胤禛的这首《七夕处暑》写的就颇为缱绻。这样的缠绵,若是天公作美再顺势来一场雨就更好了。这个时节的雨往往下的时间极短,可谓来去匆匆,但却肩负着驱暑迎秋的双重重任,“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一场急雨过后,残暑尽消,随之而来的就是清爽怡人的朗朗秋日了。

【《大公报》2022年9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