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爱》:二姐

(2022-06-07 10:47:19)
标签:

杂志美文

分类: 如水亲情

                        

                        /刘世河

许是在姐弟五个中,我俩挨得最近的缘故,儿时的记忆里,只大我四岁的二姐完全就是一个同龄的玩伴,甚至都极少喊她一声姐姐。但在心里,却跟她最亲。

之所以最亲,是因为彼时我虽然身材单薄瘦削却十分好战,动辄就跟别的孩子打架,却又往往力不从心。所以每每眼看着我就要吃亏时,二姐总会挺身而出,呵退强敌,那架势,实笃笃就是我童年的保护神。

8岁那年,因为起绰号的事,我和村东头的一个同龄男孩动了手。本来两个小孩干仗也没啥,不想这时男孩的大哥正好路过,这个正值壮年且生的五大三粗一脸横肉的大男人,不由分说伸手就将我拎小鸡般的提起来,狠狠得摔了出去。疼得我蜷缩在那里,直一个劲儿地喊着“哎吆”。

我跌跌撞撞地跑回家,二姐正在堂屋做作业,当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噌”地一声就站了起来,二话没说,拽上我就直奔那个男孩家而去。当时,男孩的大哥正赤裸着上身在院子里吸烟。只见二姐一个健步冲到他面前,顺手从裤兜里掏出跳绳,猛地朝他脸上抽去。大概是二姐的速度太快,那家伙一时间有点蒙圈,双手赶紧捂住脸,我看到,一股鲜血随即顺着他的指缝渗了出来。原来二姐的跳绳不偏不倚正好抽在了他的鼻梁上。

傍晚时,那个男孩的母亲居然气呼呼地找上门来跟我们家理论。我和二姐很害怕,知道我们闯了祸,一向都很严厉的母亲肯定得收拾我俩。然而庆幸的是,母亲这回并没有动手打我们,甚至连大声训斥都没有。只是不急不慌地对那个男孩的母亲说:“我家丫头拿跳绳抽人的确不对,但你家大壮,一个20多岁的大青年,见两个小孩干仗,不去拉开,却出手打我们家河子,也是不是欠妥啊!你若想理论,那要不咱就找几个长辈出面,好好掰扯掰扯。”母亲的嗓门不高,却字字都掷地有声。男孩母亲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自此,在我心里二姐的形象便更加高大起来,简直就像一个仗剑天涯的女侠客。不过“女侠客”也有柔情似水的时候。记忆里,二姐很爱照镜子,而且镜子里的二姐,神情还很陶醉。我常偷偷躲在她的身后看她照镜子的样子,却忘记了镜子是会出卖我的。每每这时,二姐也并不训我,只是扭过头来,轻轻地白我一眼。偶尔还会低声问一句:“姐好看吗?”

我立马就拍着手说:“好看,好看,二姐像电影明星。”

“马屁精”二姐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脸上却难掩喜色。一般情况下,过不多久,二姐便会领我到村里唯一的那个小卖部里,用她辛苦攒下的零花钱给我买上几块糖果的。糖块一入口,嘴便越发地甜了,我一边“咯嘣咯嘣”地嚼糖,一边断断续续地继续夸她。

二姐便抿着嘴笑,脸上居然泛起几丝红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个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二姐泛着红晕的脸上。那天二姐恰好穿了一件红色的上衣,整个人仿佛都嵌进了晚霞里。红衣犹似轻娥影,惹得烟霞着意留,好美!

说二姐像电影明星,其实并非我拍马屁,二姐的模样俊俏是全村拔了尖儿的,跟当时很火的影星李秀明简直就像双胞胎。而且我知道二姐不但有星相,更有当明星的梦想。只不过她的梦想不是演电影,而是当歌星。

现在想,二姐在声乐上确是有些天赋的。记得那时候作业很少,放学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已读初中的二姐,放了学便和她的几个小姐妹聚在一起编地毯。原材料就是晒干的茅草和棒子(玉米)皮,先相互交叉着编成小辫,再将小辫一层一层地摞在一块缝起来,最后还要用硫磺熏一下,类似时下的手机美颜功能。便可以拿到县城里的采购站去换钱了。

她们几个常常一边编一边唱,我记得唱的最多的就是那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和《我的祖国》。一般都是二姐领唱,另外几个跟着合唱,嘹亮优美的歌声,穿过小院,穿过屋檐和树梢,久久回荡在小村的上空。

我因为粘二姐,又十分想听她们唱歌,便死皮赖脸地加入到了她们的团队,不但学会了编地毯,那两首歌的歌词到现在都可以倒背如流。

后来,二姐的歌声还真引来了专业人士的注目。有一年省城军区文工团来我们村下乡演出,一个领队的干部无意中听到了二姐她们的清唱,便循声找到了我们家里。在听了二姐独唱后,当即就决定要将二姐带回文工团去。不料跟母亲协商时,却遭到了母亲的阻挡,理由就是二姐太小,又是个女娃,她不放心,更舍不得。

二姐虽然很想去,但又实在不想惹母亲伤心,只好忍痛婉拒了。送走那个文工团的干部,二姐将自己反锁在她的那间小屋里,哭了好久,好久……

尽管星途被母亲拦腰截断,但二姐并没有埋怨母亲,她知道母亲那是太疼她了才会那么做。只是再编地毯时,虽然还会唱,但我听着歌声却明显没有先前那么清澈嘹亮了。

转眼就到了高中毕业,当年名落孙山,二姐不甘心,又复习了一年,却依然榜上无名,二姐便认了。

那个年代,乡下的高中生,尤其是女娃,倘若考不上大学,命运跟文盲基本没啥区别,照样是顶着满头的高粱花子下地耪大锄,也照样是早早地就要找个男人嫁了。

二姐虽然考场失意,但情场却十分得意。当时追她的男生,仅我知道的就有三四个,有高中同学,也有邻村的。二姐最后还是选择了那个同学。在几个追求者中,这家伙虽不是最帅的,却心思缜密,对二姐也最好。

二姐很喜欢吃糖,于是这家伙每次来都会带着一大包糖块,有时候是“上海大白兔”,有时候是五颜六色的水果糖。我自然也跟着蹭吃了不少。

有一次,他又拿着一大包糖块来我们家,说要带二姐去县城的电影院看电影。我一听,高兴得直蹦高。可是,随后我就听到他鬼鬼祟祟地和二姐嘀咕,大意就是不想带我。

我一下子心凉了半截,而更让我气愤的是,二姐居然也点头默认。

哼,我一定要让你们尝尝得罪我的后果。趁他们俩躲进里屋说悄悄话的时机,我迅速从院子里找来一大把小土块,然后快速地把摆在桌子上的糖纸全部剥开,又全都换成了小土块。我知道,他们俩走的时候一定会带上一些去影院吃的。

果然,这招很灵,之后二姐再和那家伙约会看电影时,必会主动提出要带上我的。

想象着他们俩在影院里剥开糖纸时的恼怒样,我禁不住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得意。于是,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我有幸跟着他们看了足有四五部电影。

直到后来长大,也开始谈了女朋友后,才恍然明白,原来彼时年少无知的我那是死皮赖脸地给人家当了几回“电灯泡”。

眼下,当年那个总是买糖给二姐吃的家伙早已成了我名正言顺的姐夫,二姐也的确跟着他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好日子。每每提及此事,姐夫都笑得前仰后合,然后对我说:“其实我还真要感谢你这个‘小灯泡’哪,因为我想一个对弟弟都那么细心关爱的姐姐,对老公也一定差不了。所以说,正是你这盏‘小灯泡’照亮了我和你二姐的爱情之路呀!”

他们俩的爱情之路照没照亮暂且不说,我的梦想之灯却真是二姐亲手点亮的。

21岁那年冬天,刚从部队退役的我,为了尽快让家里脱贫,一心就想建个养猪场,却遭到了父母的极力反对。

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一下子养那么多,风险太大,况且出栏时一旦猪肉价格下跌,就彻底赔了。不如找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最起码月月见钱呀!

而我就是认准了这条道,他们越反对,我越要坚持。其实我这也并非一时冲动心血来潮,早在部队上时我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个养殖的事了,还跟湖北襄阳一个当地很有名的养猪状元联系好,等退役后立马专程去他那里取经。可眼前却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困住了我,自己手头上就连去湖北的路费都没有。本来我是有200元安家费的,可回家那天恰巧赶上同村的白婶来我们家催债,是两年前家里盖房时母亲向人家借的,赶上这两年地里欠收,便迟迟未能还上,不多不少,正好200元。看着一向要强的母亲因为食言而焦急尴尬的样子,我毫不犹豫地将安家费全数掏给了母亲。而这样一来,母亲的尴尬倒是解除了,可我的路费却泡了汤。母亲说,正好你也没钱了,咱就别去折腾啦。

我当时心里很苦,却又说不出来。思虑再三,最后我硬着头皮找到了二姐。当时二姐夫在县城里的一家油厂做临时工,每月的工资大约也就几十块,二姐在家种着几亩地,还要照看两个尚未上学的小外甥,我知道他们的日子也不宽裕。

二姐对我说:“明天你姐夫正好发工资,加上家里的这些凑够你的路费没问题,明天你在家等着就行,我给你送过去,顺便也看看咱爹咱娘。”

当时我心里一下子就敞亮开来,恨不得上去抱抱二姐。次日我便怀揣着那笔钱,豪情万丈地登上了开往湖北的列车。

半月后,我“取经”归来,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贷款筹建。有一天,我从外边办完事情回家,看到一架地排车停在院子里,车上装着几口袋鼓鼓囊囊的粮食,还有一头黑驴拴在那棵大槐树上。谁呢?正想进屋探个究竟,刚到门口就听到里边传来了说话声,原来是二姐。

母亲:“你就是惯着你弟,这可是你们家一年的收成呀!这孩子想一出是一出的,赔了咋整?”

二姐:“我也不是惯着他,一个人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若总是干不成,会觉得这日子没啥奔头,心里也很苦的,弄不好还会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信心一倒,再立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我是他姐,我不想让弟弟心里太苦,更不想让弟弟信心倒了。这不,正好这些玉米还没来得及卖,拉过来,也能让他省下点买饲料的钱。”

我顿时鼻子一酸,泪湿双眼。

只是,后来我时运不济,养了两茬猪,都没有赚到什么钱,辜负了二姐对我的帮助。二姐只是笑了笑,然后很郑重地对我说:“我看养猪这行的确不适合你,你有写作的特长,最好还是干自己熟悉又擅长的事吧!轻车熟路,总胜过摸黑走道呀!”

二姐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对呀,我干嘛不去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呢。随后,我抱着一摞刊有自己作品的报刊杂志,来到县文化馆毛遂自荐。果然,老馆长特别感兴趣。于是很顺利的我就成了一名文化馆的合同制创作员。两年后又被市里的一家媒体相中,做了专职编辑,也自此彻底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后来我常想,也正是因为有了二姐当年的康概相助和及时点拨,彼时我心里那盏叫梦想的灯才不至于被残酷的现实给无情吹灭,并让我明白,一个人只要信心不倒,其实生活的艰难之后,照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直到今天,二姐当年对母亲所说的那段话依然一直感动并激励着我,而至让我无论身处多么糟糕的境遇,也总能看到一束希望的亮光。

《博爱》2022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