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2020年第13期发表散文:一片蛙鸣入梦来

标签:
人民周刊美文 |
分类: 心香一瓣 |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tplimg/ling.gif 专栏
-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周利
-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有六招王碧辉
- 刘志丹:生而益民死而谢民的英雄屈永峰
- 郭沫若的读书学习法冯兵 杨书瑶
- 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
- 画僧石涛王水鑫
- 键盘时代说写字诸荣会
- 姓葳名蕤朱成玉
- 寻凉记张金刚
- 一片蛙鸣入梦来刘世河
- 站在阳台望外滩周云海
- 胡同养鸟人张儒刚
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口便是一洼月牙形的池塘。远远望去,就像母亲张开双臂,将巴掌大的小村柔柔地抱住。每逢夏日,当瞑色四合,夜拥大地之际,这里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尽情嬉戏玩耍的天堂。匆匆扒拉几口晚饭,我们便一个个像离弦的箭,不约而同地纷纷“射”向池塘这边。
听完故事,夜色渐深。这时,不知是哪只青蛙“鼓、呱”率先叫了两声,算是领唱,紧接着,大合唱就隆重开场了。或浑厚洪亮或稚嫩清脆,或直撞撞地碰击耳膜,或一唱三叠,别有韵味。乍听,似乎有些紊乱,但细细听来,紊乱中又分明透着一种天然的秩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整个村子也瞬时变得逸兴高扬起来,房屋院落,树木草丛,以及或睡或醒着的人们都蘸着蛙声的碧波,洗却了一天的暑热和疲劳,陶然沉醉在这和谐抑扬的歌乐之中了。
小伙伴中常有一两个爱捣蛋的主,喜欢捡起砖头瓦砾往池塘里扔,遭到突袭的蛙们立刻便停止了歌唱。这时,刘五爷就会站起来阻止我们说:“不要惊扰它们,蛙是害虫的天敌,蛙满塘,谷满仓,这蛙声越响亮啊,咱这地里庄稼收的越多!”
闻听此话,小伙伴们即刻收了手,不一会的工夫,“大合唱”便又开始了。我们便也在这一阵一阵此起彼伏的蛙鸣里各自散了,颠颠地跑回家,酣然入梦。
后来上了学,才知道这蛙鸣的确对农业有着非常的意义,乃庄稼丰收的象征,因为它简直堪称农田的守护神。“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意思便是说蛙鸣愈闹,稻子愈可能丰收。辛弃疾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名句流传至今。不仅蛙鸣悦耳,还是保护农作物的功臣,如此,我对这原本就“肯饶天籁与松风”的蛙鸣,愈发地喜爱有加了。
最动听的蛙鸣要在雨后,每逢下雨,蛙鸣尤甚。宋代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写的就是这个爱下雨的黄梅时节,青草池塘、房前屋后,到处都是蛙的乐土。而且蛙还可以极优雅的姿态入诗入画,韦庄的“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杨文卿的“绳床兀坐清无寐,满耳蛙鸣芦荻中”;以及贾龠的“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无不都是诗人将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跃然纸上。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蛙鸣,是我读中学时暑假里的一个晚上。那天下午,娘让我去给嫁到镇上的二姐送绿豆。从二姐家出来后,正巧碰上家就在镇上的同桌大林,我们便一拍即合地到电影院看《少林寺》去了。
影片结束时天色已晚,我赶紧甩开大步往家赶。快到村口时,隐约听到母亲在喊我的名字,一声接一声,时高时低,时近时远,待我停住脚步,刚要侧耳细听,却又淹没在了一阵阵鼓噪的蛙鸣里。
是母亲,她已经在这里等了我好久,也喊了好久,嗓子都喊哑了。
而至今天,每当我想念母亲时,耳畔即会响起那个夜晚母亲淹没在阵阵蛙鸣里的呼唤,此起彼伏,时近时远……【《人民周刊》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