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善若水(三)

(2012-12-23 16:51:28)
标签:

摄影

上善若水

杂谈

             上善若水(三)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若水(三)
1、2010年夏井冈山仙女潭


上善若水(三) 2、2010年冬广西德天瀑布(3-6同)


上善若水(三)
3、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上善若水(三)
4、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若水(三)
5、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上善若水(三)
6、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上善若水(三)
7、水,清净柔和,滋养着天地万物,故曰上善若水。其德至善至纯,常为君子所悦,又曰智者乐水。(2010年秋江西婺源)


 

上善若水(三)
8、清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照映景物,一览无遗。宁静中,我们看见了湖光倒影,美若仙境;清澈中,巨细靡遗,反应出大自然的景象,是如此清泰、宁静、平和。从中我们体会了,唯有内心的清静,才能洞悉天下的事理。(2010年冬南宁青秀山)


上善若水(三)
10、2012秋浊漳河络丝潭(下同)


上善若水(三)
11、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上善若水(三)
12、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上善若水(三)
13、“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上善若水(三)
14、泉,清爽甘甜,净洁透明,在山则清,毫无杂质,令人品来畅快无比。而烦恼、杂念,犹如出山之水,污浊不清,常染心灵源头的净洁。故需去除内心的污垢,才能洗心易行,显露心地本有的清静,从而品味到人生的甘美真味。(河北武安北洺河源头、下同)


上善若水(三)
15、水性柔顺而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如那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故夫子赞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虽然姿势低下,却遵循其应有渠道,始终不变其行,终入大海
上善若水(三)
16、2012夏张家界金鞭溪(下同)


上善若水(三)
17


上善若水(三)
18、水性柔顺而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如那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江西井冈山、19-22同)


上善若水(三)

19、夫子赞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虽然姿势低下,却遵循其应有渠道,始终不变其行,终入大海。


上善若水(三)
20、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奔腾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人生何尝不像流水。


上善若水(三)
2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河海因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博大深广。意涵着宽广的胸怀,需有过人的包容器量,不论善恶美丑均能含藏其中,方能成其伟大的气度,顶立于天地中。


上善若水(三)
22


上善若水(三)
 23、2012秋庐山瀑布(下同)


上善若水(三)
24


上善若水(三)
25、饮水思源,受恩当思涌泉以报,点滴恩泽,都需铭记于心。现今,水资源短缺,大地母亲的干旱,已为全球瞩目重视。


上善若水(三)
26、2007年夏山东崂山
上善若水(三)
27、我们应珍惜保护水资源,不轻易浪费。失去了水,万物的生命将会陷入困境与绝地。所以爱护水源,已迫在眉睫,爱护人人之责。我们应共同承担和努力,留给后代子孙洁净的活头源水。

 

上善若水(三)
28、2010年冬海南岛
[文字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