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斯理之《玩具》

(2013-09-17 12:59:34)
标签: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或许每个人都是命运的玩具,人根本就是玩具。
   《玩具》这个故事是,《圈套》这个故事的前部。在欧洲的一场旅行中,浦安夫妇在列车上看到了两个嬉闹的小孩,认出是九年前和自己做邻居的陶格夫妇的孩子唐娜和伊凡,可奇怪是他们竟没长大,两个孩子否认自己的身份告诉浦安夫妇认错人了,可浦安太太却对自己的记忆很有信心。不久在列车上浦安夫妇突然死去,临死前说了“他们杀人”。这一切正巧让卫斯理遇上,并引起注意。在对尸体检查后死因是心脏病突发,而实际浦安夫妇刚体检过,身体健康绝无心脏病。事情成了悬疑。回家后,在一次集会上,一个玩具推销员李持中,他告诉卫斯理在推销玩具的时候他遇到陶格一家人,陶格一家对玩具有着异乎寻常的恐惧和厌恶。不想不久李持中也突然死去,死因还是心脏病突发,而他也没有这种病史。这更引起了卫斯理的关注,开始追踪陶格一家人。这时以色列的一个专门追踪纳粹残余分子的组织里两名成员找到卫斯理了解陶格一家的情况,他们怀疑陶格是纳粹的逃亡科学家,因为陶格查不出来历,十年前突然出现,并每年换一个高科技方面的工作和工作地点,似乎在逃避什么。双方交换了资料决定相互合作。之后那两人被发现死在格陵兰岛的冰原上,卫斯理前往调查,不想遇上风暴,却意外被躲在冰原下的陶格一家救了。陶格告诉卫斯理自己只是机器人的玩具,是通过逆转装置逃出来的。卫斯理正要询问详情,却被那种小机器人所俘获,并被带走饲养了起来。后来卫斯理才得知,原来自己被带到了未来世界,在那里主宰已是控制中心和各种机器人,地球上已没有生存的氧气,人类已被机械人灭绝,剩下的人是被挑选和培养出来供机械人作为玩具的,被关在象笼子的房子里作为宠物和玩具般被饲养着。而这一切都是缘于人类对机械和科技的高度依赖,从而渐渐演变而成的。而且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经过一番历险卫斯理找到逆转装置逃回了自己的所谓核动力初萌时代。当卫斯理再找到陶格一家的时候,陶格夫妇已酗酒的酒鬼,他告诉卫斯理,自己和卫斯理都没有逃出来,机器人只是有意让他们逃亡出来,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享受一种惊险刺激的逃亡游戏。
故事中的逆转装置是一种改变物质内部电子运转方向的装置,电子旋转方向逆转了,原子的质量、重量、电极都不变,但可能物质的性质就会有所改变。比如水,如果改变了电子的运转方向,水的还是水,外形不变,但可能水在一百度时会结冰,在零度时却蒸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和想象,如果真有可能,不知物质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卫斯理的故事中似乎有种若有若无对现代文明和高科技的恐惧症,仔细想想,这种担忧不是不无道理的。人类科技越发展,科技越进步,对于科技和电脑的依赖就越来越大,而科技的进步却又剥夺了人尽可能多思想和思考力,人脑的训练越来越少,以至于人越来越退化,不再去创造、去想,不再在艰苦的创造过程中去思考、思想,人变的不愿、不会、不能思想了,不会思想,从不必思想开始。人唯一的优势就是其思想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失去,那么成为机械的奴隶和玩具也是指日可待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早已明示了。
   每个人都可能是别个的玩具,你追逐什么便会成为什么的玩具和奴隶,追逐名,便是名的玩具,追逐利便是利的玩具,因为在其中丧失了自己和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