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交流 张珍
(2015-06-25 13:15:43)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语文案例分析 |
活动目的:
1、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读《三国演义》的热情,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活动准备:
每人读《三国演义》。
活动过程:
活动之一:整体梳理
目的:利用他人的已有经验获得对《三国演义》的初步认识,既方便快捷又利于激发兴趣,同时在调查中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课前活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调查家长、老师或其他熟悉的人对《三国演义》的看法。
调查问题参考:
1、你读过《三国演义》吗?
2、你认为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3、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课上活动:
1、交流调查情况,说说对《三国演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对《三国演义》作个总的介绍。
活动之二:我眼中的“三国”
目的:
1、通过读“三国”书、看“三国”电视、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激发读书热情,掌握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培养学生个性化读书,创造性读书的能力。
课外活动:亲子共读、共看
每天读两个故事,与父母边看边交流。
课内活动:师生共读
1、制定班级、个人读《三国演义》的计划。
2、每天午读课与老师、同学交流。
交流内容:
从(故事)看(人物)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讲故事,带着自己的情感评人物,这是语言的再创造,是认识的再创造。)
3、我眼中的“三国”。
话题一:我眼中的(人物)
(从多个故事中综合地评论一个人物)
话题二:我看(故事)
(从一个故事中评多个人物)
学生从上述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话题,先作准备,再进行演讲。
活动之三:有关“三国”的成语、歇后语
目的:更全面地了解“三国”,进一步激发读书热情。
1、主要内容填空:
(1)、三国是指( )的( )国、()的( )国、( )的( )国。
(2)、各写出三国的三名主要大将。
(3)写出“三国”三十六计中的三计。
2、填写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典故里的人名。
七擒七纵(
刮骨疗毒(
乐不思蜀(
大器晚成(
3、根据破折号前面的意思,写出歇后语后面的内容。
蒋干过江———
活动之四:有关“三国”的课本剧表演
《三顾茅庐》表演
《草船借箭》表演
活动之五:有关三国的古诗词朗诵
总结:短短的一节课,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读《三国演义》这本书,相信一定能从中领悟到更多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