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识别看图像识别技术在农用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2018-09-25 14:13:26)
标签:
植物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农用 |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也因此发展迅速,使用场景也变得十分多样化。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从安全领域到多重领域,图像识别技术迎来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电商场景当中,以图搜图功能让购物变得更加快捷,遇见好看的衣服,只需要拍照即可自动识别。获取相同或相似商品信息,解决找货困难问题。
在交通管理场景当中,依托图像识别技术的车牌识别能够自动抓拍读取车牌信息,在交通管理、案件测查、停车场计费等方面都有具体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除此之外,图像识别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更加全面的体现:碰上不认识的商标,车型,菜品等,你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扫一扫就能得到答案。
“百度探花郎”就是一款为了满足生活兴趣的应用,能为植物爱好者科普更多植物知识,当然这些知识比较浅显易懂,偏重于玩。但其实,图像识别技术在植物领域(或者说农用领域)还有更深度的应用场景与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在此之后,国务院便出台了多项举措推动这项事宜的发展。为响应中央政策的号召,越来越多的技术企业投身于解决农民生产问题的事业当中。当然,图像识别技术也在农用领域有了许多场景化的应用,而在植保领域,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病害识别。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植物病害识别”,能通过分析受害植物显现出的病变状态,迅速得到病变原因,并给出病理信息以及防护建议,帮助农民更好地做防护处理。病害识别着重于“用”,这与前文提到的“百度探花郎”有本质性区别,它能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当中的棘手问题,满足生产需求。
第二类,虫害识别。能让庄稼减产的不仅有病变,还有外来的虫害,而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的手机APP就能轻松识别出害虫种类,反馈害虫基本信息(包括种类、习性、危害等),还能给出防治建议,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化防治,减少虫情误判带来的损失扩大以及农药使用过度而造成的土地破坏。
目前,一款由浙江托普云农开发的是识虫神器——“见虫”正在悄然占领各大应用市场,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户与政府部门的认可。见虫APP除了拥有“1秒拍照,2秒识别”的强大图像识别功能之外,还结合了大数据技术,打造差异化的特色功能:全国病虫害一张图,即通过识别结果的分享,就能清楚地展示全国病虫害分布情况,为相关区域的政府部门提供预警数据,从而进行灾情指挥处理,减少农业损失。
未来的农业会是怎样的?更加智能、更多机械、更高效率。那么图像识别技术能在农业领域有何应用呢?这里例举几点:
安全。成规模的养殖场、种植基地、水产基地等运用了机械化的操作,工作人员将会变少,但是防护措施却不能落下,而这时候应用了人脸识别的安全锁就能防止不速之客进入,保证基地财产安全。
生产。作物种植过程的病变、虫害、甚至是整个生长周期的状态,都能被图像识别系统监测并分析处理,如果状态异常,就会给出及时反馈,帮助农户进行及时处理。当然,这套系统同样适用于养殖、水产业、林业等。
分拣。在蔬果包装运输环节上,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系统可以自动对产品规格判断分析,然后进行分拣处理,保证产品质量,淘汰残次品。
图像识别技术在农业领域还可以有更多细节化的应用,这需要看具体的生产需求,总而言之,这项技术已经在农业有了初步的应用,而它在未来也可能为农业带来更多的便利,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