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应对策略(附三年级上册易错字)

(2011-11-15 11:01:03)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文作业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1.汉字本身的特点。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11画之多,其中在17画以上的字就有221个;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例如:“未——末”,“酒——洒”。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2.小学生的心理原因。
  (1)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的知觉还比较笼统,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如“荆棘”写成“荆刺”,由于孩子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常常将字写的左右颠倒。
  (2)注意不稳定,粗心大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稳定,往往容易被那些与学习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吸引从而导致出现错别字,但这些错别字大多数在注意检查的条件下自已能发现并纠正的。
  (3)记忆不清,似是而非地臆想。由于汉字的音和形分离,有时学生能够读出字音,却记不清字形,于是有的学生进行似是而非的类推,从而造成错误,如“苹”字上面的“艹”;结果把“苹果”错写成“苹菓”,这类错别字在连用的双音节词中经常出现。
  (4)思维的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的字型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


  对错别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着眼点应放在预防上,防重于纠。那么,怎样防止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呢?主要有以下的几种方法:


  1.根据字音特点记字形。
  有些字字形相似容易混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字的声母和韵母区别开来。如“今——令”,这两类字容易混淆,但是只要记住声母是“L”往往都可写成“令”。例如:铃、岭、怜,那么其余的都写成“今”。例如:“吟、念、贪”等。还有的字可用韵母来鉴别,如“舀——臽”很相似,韵母是“ao”应写成“舀”,如 “稻、蹈、滔”,其余的只能写成“臽”,例如,“焰、陷”等。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而形旁、声旁大都是原来就有的单字。如果孩子懂得汉字的构字规律,把形声字的有关规律知识教给他们,别字就会大大减少。例如 “急躁”的“躁”和“干燥”的“燥”字的区别:“躁”是足字旁,当人脾气急躁时常要顿足跳脚的,而“燥”则是火字旁,火烤了当然要干燥。又如,对一些字的偏旁,如果能说出其标义,理解其释义,错误就会减少,例如:“冫”与“氵”常常混淆,我们要讲清楚,凡用“两点水”(冫)作偏旁的字,大都同冰有关系,如“冻、冷、凛、冽、凝”等,而用“三点水”(氵)作偏旁的字,大多同水有关系,如“江、河、湖、海、洪”等。
   
       3.发挥想象记字形。
  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一个圆圈,他们可以认为它是一张嘴,一只饼,一个球,甚至是男孩用手推的一个铁环。因此,根据孩子对汉字的感知特点,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如在比较隐蔽的部位中的点、横、钩等,除用彩笔加以标明外,还可让孩子合理地想象,使这个隐蔽的弱成分变成强刺激。如“鸟”字中的“点”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条吃到肚里的虫子,有的说像啄木鸟尖尖的嘴巴,还有的说像啄木鸟的心。又如“奶”字,有的孩子说“横折折钩”像奶奶的“驼背”,“撇”像她拄着的拐杖。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关系编顺口溜,如“辛”,有位学生说:“妈妈是个营业员,每天立上十小时真辛苦。”这样,他不会把“辛苦”写成“幸苦”;又如“省”字,有位学生说:“到商店买东西,少用眼睛看,可以省下许多钱。”既生动有趣,又减少了孩子识记生字的心理活动过程,孩子记得牢,甚至终身难忘。


  4.采用螺旋式复习法。
  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还缺乏精细的分析能力,短时记忆占优势。为了减少错别字,必须经常性地复习巩固,以便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发现,螺旋式的识字复习法是较有成效的识字巩固方法,其做法是在相对应的时间内,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如今天复习昨天的,下周复习上周的。如此波浪式地前进,到下一个阶段(如期中)再复习一次。反复练习可使儿童更好地识记,保持记忆,但不能盲目多练。实验证明,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3次,在默写中就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7%以下,与生字练习抄8遍的效果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最值得提倡的是多阅读课外读物,开拓识字领域,在阅读中增加生字复现的频率。

     5、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养成细心观察、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习惯,以及遇到字形生疏或字义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       

     此外,作为父母还可印发错别字统计表,让孩子自己统计错别字,以便培养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父母只要在平时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最佳纠错方法。提高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要多动脑筋开设各种活动提高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

 

 

三年级上册 易错字

一、形近字混淆

    悄与消    轻与径     异与导     防与访、仿      仍与扔    

        该与刻   令与今      浅与线、钱

 

二、同音字混淆

    查与察    作与做    岭与铃    然与燃    绵与棉    建与健    状与壮 

        竟与竞     愿与原     低与底    附与咐    买与卖

 

三、结构易写错

 茫:易写成左右结构

 满:易写成上下结构

 

四、笔画易写错

墙:右上角两条横之间有一点、一撇,不要漏掉

轻、径:右上角是横撇,不是“又”。

    异: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已”或“己”。

    荒:中间部分是点、横、竖折,不要多加点。

    烧、浇:最后不要多加点。

    降:右下角是三笔。

    富:宝盖头下面有一条横,不要漏掉。

    即:右边是单耳刀,不要写成双耳刀。

    析: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拆”的右部。

    舒:右边的“予”没有一撇。

    临:左边是两竖,不能写成一竖一撇,或多写一点。

    奏:第六笔是横,不是撇。

    怪:右下是“土”,不是“工”。

    壳:下边是“几”,不是“儿”。

    炭:下边是“灰”,不能写成“厂”字头。

    杂:第四笔为竖钩。

    负:上面不能写成“刀”。

    慧:中间部分横右边不能出头。

    承:中间是三横。

    沃:第四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份:右上角是“八”,不要写成“入”。

    浅、钱、线:右边是前两笔是横横,不要写成横撇。

 

五、笔顺易错

    愉:竖心旁中间的竖是第三笔,不是第二笔。

    仍、扔:右边的笔顺应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后写撇。

    叉:第三笔是点而不是捺。

    甘:最后两笔都是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