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北城中学听课活动月总结
(2013-12-07 22:04:46)
标签:
教育 |
为了更好地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安排,教务处在10
一、主要收获:
1、较直观、全面地了解了授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方法和态度、及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
2、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体会和经验,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参加听课的教师和授课教师在课后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对教学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开展了现场探讨,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3、对如何规范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开展本次听课活动,教务处和参加听课的老师都获得了一些教学活动的信息,这为以后更好地规范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4、听课教师对听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有些年青教师做到了跨学科跨年级听课,如张楚娴、付丹丹、高子慧、李海玲等老师。他们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学习态度很是值得学习。
6、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大多数教师都能按照我校“四段六环”教学模式设计上课。体现了一个“新”字,没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止步不前,而是解放了思想,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框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做到了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体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二、各学科总结:初三语文组,共六人,刘素梅、丁久稳、黄鲁华、朱慧、刘慧、马美玲。全部使用普通话教学,很好。其中丁久稳老师执教的莫泊桑的《项链》,从明确目标到达成目标,一气贯通。整节课一环扣一环,有条不紊。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使整个课堂中师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马美玲讲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把握教材透,分析课文精,目标达成率高。
初二语文共六人,王凤真、侯平、贾继荣、孙长安、桑林、杨黎明。六个人全部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件设计美观实用,板书干净利落。其中侯平老师讲的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课堂环节设置新颖独到,她能一下子抓住授课重点,目标落实到位。由“蚂蚁”到“人”,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侯老师的循循善诱,使马克吐温这位幽默大师的风采留给学生终身难忘的印象。
初二数学学科:个别老师没有使用普通话。田冬芹讲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3)》,知识回顾的方法导入新课,课堂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做题的方法与技巧。尚巧玲老师讲的是《4.3一次函数的图像(1)》,尚老师通过知识回顾到新课讲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学习,充分交流意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周森老师语调平稳有韵,讲解清晰,学生练习的较多,两人小组互相交流,符合我校课改精神。
物理学科:初二物理组3人,基本使用普通话。都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其中,张焕荣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探究提高了学生兴趣。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系统化、形象化,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历史学科7人组,两人因外出学习和开会没讲(期中之后补讲),几位老师设计问题都有针对性,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都能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不照本宣科,课堂有历史韵味。
生物学科6人组,个别老师没有使用普通话。都能把握教材,教学目标明确。赵东喜老师的课较符合我校“四段六环”模式,在讲课时,体现了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教学效果较好。文桂萍老师的课讲练结合,从易到难,层层深入,重点、难点把握准,效果较好。
艺术学科4人组,全部使用普通话。都能熟练的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教师在导课时,能通过大家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每次听完课之后都及时的评课。并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不仅说亮点,缺点也照说不误。王锦老师的《标志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很紧凑,将知识串在一块,通过图片展示让人一目了然;孔峰老师的《绿来自我们的手》那堂课,用精致的课件吸引同学的注意,直观的示范,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潘向荣老师不仅讲授音乐知识,还关注学生身边的素材,启发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引导学生关心长辈、孝敬长辈!陈倩的《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那堂课上,注重用作品去感染学生,不是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作品的欣赏与感受,分析,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优秀工业产品设计的要求及设计方法。
2、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回答问题不动脑、不思考,瞎蒙、瞎说。
有一节物理课,老师讲课很好,清楚明了,但问到学生,你们先看看教室后面的钟表是几点,想一想拿一面镜子,从镜子里面看是几点?我们的学生胡说一气,根本不用大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不想学、不愿学、没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想尽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没有面向全体,教学替代现象严重。
只要看到有学生举手,不管一个还是两个,我们的部分老师,就会及时抓紧让其回答,部分学生替代了全体,接下来就是下个环节,不管大部分学生是否学会。比如,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先让一位学生站立,然后面向这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其他学生就没有思维的机会。如果改变策略,先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要求全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教师逐个检查或者让组长检查,而后在进行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大增加。
教学替代现象还表现在老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我们有一节语文课,老师直接把课文中的易错词、字打在屏幕上,领着学生读读就过啦。反过来,如果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认一认,接下来同位交流、小组交流,再进行提问,错的订正,我想效果可能要好一些,学生记得牢一些。
少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杂,活动形式单一。
个别老师课堂多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不利于了解学情,课堂落实很难到位。希望老师再学习一下我们的课堂改革方案,理解其精神实质,“四段六环”教学模式落实到实处,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运用恰当、适时。
5、应进一步提高教师们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和运用能力。
6、注意教师个人素质的再提高,特别是语音音素的正确性和规范的书写、作图,普通话的使用。有18位老师没有使用普通话。
7、听课活动没有完全按照计划要求开展。由于此段时间学校事情较多,少部分教师没有按照计划要求参加听课。同时教务处、教科室,在组织协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四、整改措施:
为了真正实现听课活动的目的,教务处将在充分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听课要求和目标,以便让授课、听课双方都能按较规范的活动标准;授课教师能按照要求授课(授课要求:教案准备、授课方法、时间安排及语言、姿态等。),听课老师能按照要求认真听课并参加评课。
五、今后的设想:
1、以后要更加规范“听课活动”,更加规范认真地做好“动员”、“组织实施”、“总结”等环节,确保有实效。
2、
3、教研组应多组织全组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每周一期的校长荐文,转变教学观念。
4、倡导和鼓励本组教师在教研组内或跨教研组多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5、 姜校长、刘校长、马校长、李主任和我将随时推门听课,我可能一周内只听一位老师的课,或者一周内只听一个班的课,主要是看一看学生的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