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建荣的静夜思教学赏析

(2016-03-13 14:30:04)
分类: 理论学习

感受《静夜思》的吟诵艺术

古诗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言特点最完美的结合。然而,如何把古诗的美呈现在当代小学生面前,却让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境地:讲多了,古诗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障碍。因此,此次专题培训,区教研室闫学和邹清老师请来了国内古诗文教学的一流高手、上海青年名师戴建荣老师,通过和卖鱼桥小学三年级学生合作的《静夜思》,让老师们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第一步:揭题初识平仄。在正“思”字的读音时,戴老师引导孩子利用《辞源》了解“思”在古语中的读音及意义,含蓄地告诉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的读法不一定是对的,我们应该利用工具书帮助自己学习古诗词。更令人叫绝的是,戴老师在期间巧妙地渗透了平仄的初步知识,不仅知道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更是渗透了“平声字能抒发一种开朗、愉悦的心情,仄声要传达的是压抑、低落、甚至悲伤。”

第二步:读唱吟舞,走近平仄。静夜思是一首孩子再熟悉不过的诗了,面

对三年级孩子如何找到他们学习这首诗新的增长点。戴老师首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直接请默古诗,校对字形,这尊重了学习的起点又是对教学基本目标的落实。随后,他依然以平仄为切入点,通过平长仄短读古诗,通过平仄标记形成的起起落落情感线,通过教师舞动的手势唱、吟古诗,一遍遍让孩子徜徉在诵读古诗的意境里,重复中有上升,回旋中有收获。

第三步:解诗赏诗,感受平仄。“月”在中国文人眼中有着别样深意,在李白这首思乡诗中“月”字的解读是绝不能少的。而戴老师在此的解读依然别具一格。“再看这根心情线,起起落落的地方是因为哪些字?哪些景?”追寻着那条用平仄标记形成的情感线,我们猛然发现最动情之处,最伤感之时,偏偏都是那“月”字,一切情皆因月而起,看似简单的平仄标记中竟然含有如此深意!

             

 亲历别具一格的读、唱、吟、舞

在戴老师《古诗文诵读之浅见》的讲座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他的古诗教学法,包含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特别是和现场老师的互动中,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名字、结合熟悉的古诗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古诗文诵读的要点:把音律引入诵读、配合音乐唱诗、半读半唱即为吟、借助手语表达情意。也许,这些表面的形式,最初无法立即将学生带入诗的意蕴,但慢慢地,学生不知不觉地变了,静了,他们的读、吟、唱、舞也成了一种需要。

   

     “不管怎么教,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只要把孩子教好,家长就愿意支持您的教学。”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背后,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作为名师的戴老师那一份珍贵的扎实,作为语文老师的那一颗如诗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