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

课题 |
桂花雨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
|||||
教学 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
|||||
教学 难点 |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
||||
新课 教学
( |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
|
教具 准备 |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
一、复习导入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
|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一个有效的衔接。】 【设计意图:听写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
新课 教学
( |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5、 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
【设计意图: “写一写”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板书 内容 |
桂花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