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往那山巅的风景

(2012-03-27 17:34:4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感悟

——记2011青年科学之星铜奖获得者、西南大学药学院宋杨教授

 

318日,第三届寻找青年科学之星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在这场云集了潘云鹤、陈佳洱、欧阳自远、饶毅等一批国内顶尖科学家的典礼上,我校宋杨教授荣获青年科学之星铜奖。对宋杨来说,这是他科研道路上一个新的高地,同时也是新的起点。

最低调的教授

“这个奖在我看来,其实更重要的是一个对自己的定位。我获得这个奖,只能说明对这个年龄段的研究者来说有一定优势,但是还有很多前辈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这个奖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对于此次获奖,宋杨显得很低调。而让宋杨真正有感触的是,在颁奖礼过程中,两院的老院士们说了很多振奋人心的话。在宋杨看来,这是对他们这群年轻人最大的鼓励。至今宋杨还清楚地记得典礼上北京大学饶毅教授所说的一句话:“我相信这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科学成就可能在中国的年轻人里面已经做出来了,我相信在今年会发表出来。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在体制机制上支持年轻人的成长。”这是宋杨最希望看到的,也是宋杨如今正努力着的方向。

 2009年,宋杨的一篇研究论文在国际著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这份期刊上发表的7成以上论文是以美国科学院院士亲自参与或推荐的第一通道得以发表,宋杨等人的论文则是以直接投稿的第二通道获得采用,而这类投稿只有1/10左右稿件可以被录用。这无疑是对宋杨科研实力最好的证明。

最年轻的导师

2011年,学校成立了旨在培养面向世界的学术精英,商业巨子和政坛领袖含弘学院。一流的学院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成立之初,学院便聘请了各学科专业带头人等担任“学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而宋杨便是这所精英学院中惟一的“80后”导师。

谈到新成立的含弘学院,宋杨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含弘学院的学子是我们西南大学的骄傲,能够成为他们的导师是我的荣幸”。而作为药学院的代表,宋杨不仅要为含弘学子们提供他研究领域方面的指导,同时还会提供药学其他领域方面的指导。“含弘学院导师的职责是负责对同学们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培养。这么说吧,含弘学院的同学在寻找自己的导师方面有相当的主动权,当同学们选定导师后,导师必须针对同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提供优异的成长环境,直到将该同学送到更高一级平台深造。”在宋杨看来,能成为含弘学院的一名导师是很让他引以为荣的,并且这个导师前面还要加上“最年轻”三个字。

最诚挚的邀请

在药学院网站上关于宋杨的介绍文字下面,还有一句话:“热忱欢迎同学们加盟本课题组携手奋斗!” 宋杨深刻意识到要提高科研水平就必须先从本科生抓起。而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读出了宋杨对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殷切希望和诚挚邀请。“做科研没有捷径,可以说努力是每个做科研的人的基本要求。我并没有比其他人做得更多,也许是我运气较好吧,实验结果经常和预期一样,少走了弯路。”宋杨将他的科研成果归结于运气好,但这之间的艰辛却只有他才看得见。对于本科生搞学术研究,宋杨认为这是学校建设研究性大学的一条重要举措之一。“在本科课程的学习之余,进入实验室搞科研,不仅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等培养都有好处。”宋杨甚至还对本科生搞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议:“首先要有热情,这样才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其次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在多次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再次要有方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败;最后要有目标,才能从科学研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未来的路。”搞科研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宋杨心知肚明,“成功当基石,失败做鞭子。努力攀登,志在顶峰”,这是宋杨的人生信条,也是对本科生搞科研的衷心祝愿。

“努力吧,西大青年们!用你们的真诚,用你们勤劳,用你的智慧,去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2010年,宋杨在获得学校青年成才奖励基金时演讲中如是说。他鼓励学子们能抓住青春奋发向上,也不断鞭策着自己再创辉煌!

王瑶/

向往那山巅的风景 - 春秋 - 笔墨春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做一回小小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