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区耿镇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2018-04-19 12:27:38)
班级:大班
观察对象 |
陈瑞欣、温家俊 |
年 |
6 |
所在区域 |
棋牌区 |
观察时间 |
2018.4.14 |
观察 情况 记录 |
区角活动时,陈瑞欣和温家俊选择了棋牌区的五子棋进行游戏,走了2个回合,总是陈瑞欣赢。在第3个回合时,温家俊急了,移动了一粒已经走好的棋,硬说是自己赢了。陈瑞欣不干了,两个人争吵起来,陈瑞欣说:“你赖皮,刚才这个棋子明明是放在这的,是不可以在移过去的!”温家俊辩解道:“我刚才放错了,我是想放这的!”陈瑞欣说:“放好了就不可以动来动去的,不能后悔的!”温家俊说:“你刚才又没有说不可以动的!”陈瑞欣生气的向我来告状。 其实我一直在一旁看着他们,我就问陈瑞欣:“刚才你们有没有说好下好的棋不能动?”他摇摇头,又连忙说:“上次时杨凡说的,下好的棋是不能再动的。”我又问:“那是时杨凡在你们下棋之前都说好的,对吗?”陈瑞欣点点头。我又问温家俊:“如果陈瑞欣下好的棋也动来动去,你同意吗?”温家俊想了想摇摇头。我问他们俩:“那该怎么办呢?”他们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陈瑞欣说:“那我们说好,谁也不能动,怎么样?”温家俊点头答应:“好的。”两个人又高兴的下起了棋。边走边说:“刚才那次不算,我们重新来……” |
||
评价 与 分析 |
1、争吵在幼儿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幼儿交往的一种方式。《纲要》中指出:“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必须的行为规范。”幼儿正是在争吵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敛自己,学会与人交往。 2、孩子们在争吵中,无法说服对方时,就会找老师当“靠山”,希望通过老师“权威性”的话语,让自己反败为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教师经常性的充当孩子的“靠山”,那就会剥夺幼儿参与交往的权利。也阻碍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又会以“争吵—失败——靠山”的方式来解决,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
教师介入 及策略 |
1、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为:竞争意识增强。当幼儿在进行游戏初期时,往往会忽视游戏规则的建立,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引起争吵。当看到幼儿发生争吵时,教师最好做个旁观者,不要注意争吵的“胜”与“败”的结果,重点是帮助幼儿分析争吵中的是非对错,同时帮助幼儿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和平共处”的快乐。 2、树立自信,友好交往。当孩子跑来告状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要有信心,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努力不是靠争吵、武力取胜,而是让幼儿寻找更好的交往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不争吵也能解决许多问题。教师可教幼儿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让幼儿对同伴学会谦让。学会宽容,让幼儿用协商的发放解决纠纷,使幼儿逐步形成自己的交往能力。 |
||
改进措施及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