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陵区耿镇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2018-04-19 12:27:38)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班级:大班                            观察教师:耿妮妮

观察对象

陈瑞欣、温家俊

 

6

所在区域

棋牌区

观察时间

2018.4.14

观察

情况

记录

区角活动时,陈瑞欣和温家俊选择了棋牌区的五子棋进行游戏,走了2个回合,总是陈瑞欣赢。在第3个回合时,温家俊急了,移动了一粒已经走好的棋,硬说是自己赢了。陈瑞欣不干了,两个人争吵起来,陈瑞欣说:“你赖皮,刚才这个棋子明明是放在这的,是不可以在移过去的!”温家俊辩解道:“我刚才放错了,我是想放这的!”陈瑞欣说:“放好了就不可以动来动去的,不能后悔的!”温家俊说:“你刚才又没有说不可以动的!”陈瑞欣生气的向我来告状。

其实我一直在一旁看着他们,我就问陈瑞欣:“刚才你们有没有说好下好的棋不能动?”他摇摇头,又连忙说:“上次时杨凡说的,下好的棋是不能再动的。”我又问:“那是时杨凡在你们下棋之前都说好的,对吗?”陈瑞欣点点头。我又问温家俊:“如果陈瑞欣下好的棋也动来动去,你同意吗?”温家俊想了想摇摇头。我问他们俩:“那该怎么办呢?”他们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陈瑞欣说:“那我们说好,谁也不能动,怎么样?”温家俊点头答应:“好的。”两个人又高兴的下起了棋。边走边说:“刚才那次不算,我们重新来……

评价

分析

1、争吵在幼儿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幼儿交往的一种方式。《纲要》中指出:“儿童通过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并接纳他人,初步了解社会生活必须的行为规范。”幼儿正是在争吵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敛自己,学会与人交往。

2、孩子们在争吵中,无法说服对方时,就会找老师当“靠山”,希望通过老师“权威性”的话语,让自己反败为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教师经常性的充当孩子的“靠山”,那就会剥夺幼儿参与交往的权利。也阻碍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又会以“争吵—失败——靠山”的方式来解决,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介入

及策略

1、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现为:竞争意识增强。当幼儿在进行游戏初期时,往往会忽视游戏规则的建立,而在游戏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引起争吵。当看到幼儿发生争吵时,教师最好做个旁观者,不要注意争吵的“胜”与“败”的结果,重点是帮助幼儿分析争吵中的是非对错,同时帮助幼儿制定一些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和平共处”的快乐。

2、树立自信,友好交往。当孩子跑来告状时,教师应鼓励幼儿,要有信心,相信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努力不是靠争吵、武力取胜,而是让幼儿寻找更好的交往方式,让他们通过实践去发现,不争吵也能解决许多问题。教师可教幼儿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让幼儿对同伴学会谦让。学会宽容,让幼儿用协商的发放解决纠纷,使幼儿逐步形成自己的交往能力。

改进措施及目标

    相信幼儿经过多次的争吵交往后,就会逐步学习和掌握一些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幼儿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是,充分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与同伴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作为教师,应多为幼儿创设一些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去交往去实践去锻炼,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做一个“赢的了”又“输的起”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