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瘦西湖“听鹂馆”

(2011-09-21 08:41:55)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

阡进士徐培深题扬州瘦西湖“听鹂馆”匾额

  

    

    扬州瘦西湖公园有一个园中园——徐园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为清末枭雄,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洪帮”重要首领、军阀徐宝山重建,徐遭暗杀炸死后辟为祭祀他的“堂”。建国后,徐园改作公园,徐园的名称沿用了下来。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占地0.6公顷,规模不大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

 

 

    

过池是馆轩,是名“听鹂馆”。听鹂馆单檐歇山,周绕廊庑,宽大的匾额高悬在厅堂正中梁枋下,题写者是徐培深,书法挺拔秀润,颇见功力。题额引申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意境,用在春光明媚之际的瘦西湖之畔的徐园内,看“长堤春柳”,听黄莺清鸣,可谓贴切。南向廊柱上悬挂两副对联,一是“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恣肆博大的行书,古拙中透出清雅气息。瘦西湖绿意盎然,秀色可餐,无与伦比,对联堪可写照。一是“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独鹤行于绿苔之上,留下了个个如篆印痕;群莺鸣于碧树红花之间,唱出声声春的韵味。对联浸染了更多的文人志趣,景色是如此的闲适清幽,又恰与杜甫脍炙人口的诗句遥相呼应,与听鹂馆的巧妙对接,仍堪称珠联璧合。

徐培深(1779-1858年),贵州石阡县城人,家境贫寒。自幼聪颖好学,七八岁即能诗能文,闻名乡梓。少年时,家中连遭意外变故,长幼亲人一年之内接二连三亡故,徐培深“一年之中,哀号涕泣,奔走道路,面目黧黑,……块然一身,形影自吊,鸠鸣雀噪,心目皆惊”身心备受非常人可想像的打击,“亲戚故旧亦视为不祥人,相逢于道辄唾以厌之……”更是饱尝世态炎凉。他在绝望中以立死地而后生的意志奋发图强,一边作小贩、教书谋生,抚育幼弟,一边发奋苦读。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二十二年(1817)与同乡成世瑄,张海澜同科考中进士,被誉为“石阡三杰”。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户部员外郎云南司主事、直隶知州、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赢得“刚直不阿徐御史”的美名。因直谏冒犯皇帝,遭罢官离京。

道光十五年(1835),徐培深游历扬州,受两江总督陶澍之聘,主讲梅花书院。徐擅长书法,得晋唐人笔挺拔秀润,老益遒劲在扬州期间,著作颇丰,可惜散失殆尽,其题写的听鹂馆匾额是传世不多的作品之一,堪足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五月之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