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地址
|
招生类别
|
招生范围
|
联系电话
|
青岛中心聋校
|
青岛市明霞路10号
|
听障
|
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面向全市
|
83634964转2301
|
青岛盲校
|
青岛市登州路44号
|
低视力、视力障碍
|
学前、特训、小学、初中、盲人普通高中和按摩职业中专,面向全市
|
83836115转8112
|
青岛三江学校(市南区)
|
青岛观象二路
|
智障
|
义务教育、职业中专,面向市南区
|
82838393
|
青岛九水路学校(市北区)
|
青岛南九水路
|
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市北区
|
83627382
|
青岛四流南路第二小学(四方区)
|
青岛四流南路
|
智障生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四方区
|
84870046
|
青岛四流中路第三小学(李沧区)
|
青岛四流中路
|
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李沧区
|
84635434
|
崂山聋哑学校(特教中心)
|
青岛李沙路南龙口
|
听障、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崂山区(其中听障还面向城阳区招生)
|
88827775
|
城阳特教中心
|
正在筹建新校
|
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城阳区,学校新建中,现学生均随班就读
|
87712055
|
胶南聋哑学校
|
胶南胶河路73号
|
听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胶南市
|
88195313
|
胶南市人民路小学启智班
|
胶南人民路
|
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胶南市
|
88192023
|
胶州特殊教育中心
|
胶州高州路
|
听障、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胶州市
|
87252485
|
即墨特殊教育中心
|
即墨文化路东段
|
听障、智障学前儿童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即墨市
|
87561397
|
莱西特殊教育中心
|
莱西南京路
|
听障、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莱西市
|
88497484
|
平度特殊教育中心
|
平度市青岛路48号
|
听障、智障
|
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平度市
|
88381361
88386306
|
青岛残疾学生上特教学校全免
本报讯(记者
孙军)为了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从2011年春季新学期开始,青岛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等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接受全免费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也由原来的每年1100元增长为7200元。
目前,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青岛市决定从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免收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的各项学习生活费用;提高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公用经费财政预算内拨款标准由原来每年每生1100元,统一提高至每年每生7200元的标准,是普通初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8倍。
青岛市盲校校长杜本友说:“生均公用经费大幅提高,为特殊教育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教师外出培训、学校课程开发等许多过去想做但没有条件做的事情都可以实现了
最早的特教学校市立盲童学校
1931年9月,在德军马厩废址(今登州路40号)上正式成立了青岛市市立盲童学校,为黑暗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触摸光明的机会。走进这所占地只有5.6亩的袖珍学校,映入眼帘的都是高楼。由于学校不断地改扩建,
几乎没有人知道学校现存最老的实物。最终在75岁的刘文英老人,这位盲校教师中最长寿的在世者那里求得了答案,她1947年到盲校读书时,院内已有了那棵老杨树,而当时碗口粗细的小树如今已茁壮为参天大树。
学校成立之初,只有校长、教员各一人,职工四五人,招有男生17人、女生11人。1934年学校更名为青岛市市立盲童工艺学校。至1953年,学生已发展到60多人,教职工则多达24人。1954年学校与青岛聋哑学校合并,定名为青岛盲哑学校,至1957年,学校已有8个教学班,学生为98人,1959年增设初中班。1971年,青岛盲哑学校又一分为二,分设为青岛盲童学校和青岛聋哑学校。
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可谓一脉相承。建国前,该校侧重于职业技术训练,兼施文化教育,使学生能“获得人生基本知识与谋生技能”,成为“有用之国民”,做到自食其力,“以达彻底救济之旨”。建国后,学校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把盲哑儿童培养成残而不废、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盲校建国前学制为6年,相当于完全小学。1931年时,学校课程设有国语、算术、常识等课,使用的是手抄盲文课本。1932年又增设劳作课(手工纺织裹腿、扎腿带及粗棉布),1934年添设音乐、藤器编制学科,1934年后则使用新时代书局编印的盲文课本,改学以南京语音为基础的拼音盲文(旧盲文)。1938年学校还成立铜管乐队,1947年又设雅乐(民乐)部,作为职业训练项目之一。学校非常注重中西器乐训练,民乐部演奏的广东音乐,在当时的岛城还有一定名气;铜管乐队也经常应邀到校外演出。建国后,学制仍为6年,课程设有语文、算术、常识、地理、手工、曲艺等课。1959年增设初中班,设有代数、物理、外语等课;还增设了按摩专业课。1973年学校加强了专业课程,新设人体解剖学、病理学、针灸学等课程。
学校校舍在建国前是由德军马厩废址整修而成,当时有30余间平房,约500平方米,简陋不堪。建国后,学校拆除了残破的油毡纸房,新建了包括有4个办公室、6个教室的楼房1幢。1957年又在学校西院建教学楼1幢。迄今为止,学校已有教学楼、学生餐厅宿舍综合楼、办公楼和实习门诊楼各1幢,建筑面积共6300余平方米。
今天的青岛盲校招收4至22岁的盲生和低视力生,现有在校生200余名。学校设特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普通高中部、职业中专部和视多障儿童教育部。其中,高中部是受教育部、中残联委托试办的全国惟一的盲人普通高中,高中部的课程设置、教材与明眼人普通高中基本一样,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