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领导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方能人尽其才
(2015-08-31 14:18:44)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学习交流 |
【转载】领导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方能人尽其才
领导者如何识人?
首先,要至公至明
司马光有言:“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根据自己的喜好识别人才,则会出现“亲小人,远贤臣”的状况;根据名声识别人才,则会出现博取声名而善恶混淆的状况;根据档案上的政绩识别人才,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说到底,最根本的办法在于领导者尽可能将个人的情感排除在外,做到“至公至明而已矣”。
其次,确定自己的识别标准
领导者在识别人才方面要有自己的标准。魏征提出知人要“六观”: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六观”遵循了曾国藩所讲的“看透人之后再用人”的方法。
二战名将马歇尔就有不一样的识别人才的方法。马歇尔有个黑色的笔记本,走到哪儿都带着,不时把他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军官,记在笔记本里。在他的本上,对每个人都有个评语。他对巴顿的评语是这样的: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勒住他的脖子;一有装甲部队就交给他。对巴顿的评价可谓入木三分。马歇尔在识别人才上有这样的原则:是否为跑官之人,是否为文过饰非之人,是否为事必躬亲之人,是否为性格粗犷之人,是否为悲观主义者,是否为不团结之人。马歇尔就是这种善于当伯乐的人。整个二战中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是经他手提拔起来的。
识人是善任的关键环节,一个人具有能力,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就是人才。只有当他的个人能力能够为组织带来发展,为公众谋取利益,为社会带来进步的时候,他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才。领导者在考察和鉴别人才时应注意:不仅要考察人才的一时一事,而且要考察其在别的场合的表现;不仅要考察人才的档案资料,更要考察他的实际贡献;不仅要听专家的鉴别意见,而且要听多数群众的广泛反映;不仅要知其所长,而且要知其缩短。
如何善任?国家之所以昌盛,是因为天下人才皆为君王所用。企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团队合作。团队建设里,特别要做到做到人尽其才。
第一、用长容短
用人就是用其所长,着眼于人的长处和优点,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帮助其克服自身的弱点。领导者着眼于人的长处和优点,才能发现人才,留得住人才,造就人才辈出的局面,造就优秀的团队。人无完人,用人要用其之长、容其之短。东方朔曾经对汉武帝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西游记》里三徒弟,上天真正做到了用长容短:孙悟空自负自傲,但能腾云驾雾、降妖除魔,是唐僧的最强保镖;猪八戒贪吃恋食,但信息灵通,能快速解决温饱;沙和尚才艺平平,但忠诚不贰、任劳任怨,能协调团队矛盾。这些人组合在一起才能力保唐僧西天取经。
第二,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历代励精图治的明君贤相都曾把这句话作为一条不成文的用人准则。在当今社会,用人不疑仍然是领导者必须坚守的一条重要准则。尤其在今天的团队建设中,“用人不疑”则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站在团队前沿者最容易受到攻击,所以,保护他们就成为各级领导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用人不疑的原则,不但可以用来保护和支持人才,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因为信任是一种催化剂,它可以加速蕴藏在人体深处的自信力的爆发,人们如果被信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便油然而生,从而在工作中达到忘我的程度。
第三、乐意授权
授权的根本意义在于“育人”,给下属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增进下属的才干,有利于培养干部;也可以加强下属的责任心,提高工作情绪,增进工作效率。
授权可以使领导者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还可以补救领导者自身才能的不足,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同时也可以发挥领导者本身的专长。
刘备曾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帅百万之众,我不如韩信。这三人是人中之杰,我能大胆地用他们,而项羽有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我能夺取天下,而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了。